中国应急产业方兴未艾

11.03.2015  10:33
核心提示:我国应急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良好,做强技术和产业,跻身世界前列大有希望  发展应急产业,已成为提高公共安全             我国应急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良好,做强技术和产业,跻身世界前列大有希望

 “发展应急产业,已成为提高公共安全基础水平的迫切要求。”在3月1日的“应急中国”防灾减灾启动仪式上,中急培(北京)应急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急培”)主任崔元泽讲到,“作为预防、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产品和服务等多行业交叉的新兴产业”,应急产业在中国当前发展阶段中的重要性正在凸显。

  作为世界上突发事件频繁并且受灾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概率更高、破坏力更大,防控难度不断加大。因此,权威专家用“形势逼人,损失惊人”来形容目前的公共安全形势。

  民政部发布的《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就显示,2013年我国仅自然灾害就造成近3.9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808.4亿元,超过2012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总规模。

  而伴随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公众安全意识的提高,应急产业发展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新常态下,发展应急产业将增强经济活力,扩大社会就业,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国家相关部委预估,应急产业市场年容量约5000亿元,如包括所带动的相关产业链,市场年容量约10000亿元。

  这一大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于2014年12月24日印发《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应急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应急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为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有力支撑,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应急产业应时而起

  “相对于德国、日本等应急产业发展成熟的国家,我国应急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广阔。”中急培培训处处长王胜平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在国家的鼓励支持下,我国应急产业已取得明显发展成效。

  一方面,我国已拥有品类繁多的应急产品,尤其是在消防、医疗救援等发展历程较长的领域已形成一批成熟的技术产品。“在国家的支持下,诸如工程装备、安置保障装备、后勤保障装备等已经大部分实现了国产化。”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另一方面,我国应急产业人才正规培养也已扎根萌芽。崔元泽讲到,诸如首都师范大学已设有防灾减灾研究院,四川成都的部分高校与香港开展合作,专门设立了针对防灾减灾的防灾系,以应时培养更多的应急产业人才,为应急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人才基础。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诸如北京、广东等地目前已将应急产业列为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份,东莞、乐清等地涌现的多个应急产业聚集区,聚集了应急产业相关单位,年产值达到4000亿元规模,并且北京、重庆等多个规划或建设中的应急产业园区规划年产值规模也达500亿元左右。

  核心技术缺失难题待破

  “但不可回避的是,像大深度大吨位沉船快速抢险打捞装备、超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装备等部分高端关键应急装备,我国依然依赖国外进口。”王胜平直言。

  在权威专家看来,关键装备无法自主的症结正是我国支撑应急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突破缓慢。

  “核心技术的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我国应急产业企业数量多、规模普遍较小并缺乏合作交流的问题突出。”这就造成科技研发存在盲目性和重复性,导致科技资源的分散,制约应急产业的创新突破。

  《意见》对2020年前应急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所需政策措施作出系统部署,其中就提出要加大对应急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力度。权威专家认为,只要“有关部门和各地加大力度推动《意见》落实”,做好部门之间的协作发力,对实现我国应急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大有作用。

  “当然,还需要考虑如何有效激活全民公共安全消费需求,如何推动物资储备、重要设施和应急队伍应急产品配置标准对应急产品构成有效的拉动,才能构建起常态与应急条件下确保应急产品企业均衡生产的需求机制,这样应急产业才能保持长效健康发展。”

  崔元泽对此深表认同,他认为应急产业难题的破解是一个以核心技术突破为重点的系统性工程。应急产业的做大做强,核心技术突破必不可少,“但并不代表仅此而已”。

  他举例道,四川大学此前已经成立防灾学院,但第一期招录26名学生都没有就业去向。“社会对具备专业知识应急人才的需求是庞大的,但对新兴人才需求信息的不对称问题也是一个无法忽视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