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通江扶贫开创新局面
有一种真实的坚守,在革命老区书写着传奇;
有一种铿锵的承诺,凝聚着中国工商银行帮扶通江的深情;
有一场持久的战役,频传着一个又一个决战决胜的捷报……
通江位于四川东北部,幅员面积4116平方公里,人口80.2万,山区面积广,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差,贫困人口多,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扶持的贫困县之一,1994年被列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5年,中国工商银行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定向扶贫通江,从此与通江人民心手相连,开启了通江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圆梦之旅。至今,中国工商银行共派驻18届扶贫干部共27人,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000多万元,从教育、卫生、交通、农业等方面开展扶贫工作,致力于改善通江地区生产生活和上学、就医条件。
——“ 工于致诚,行以至远” 中国工商银行始终秉承开发式扶贫理念,逐步转变扶贫方式,2013年成功引进投资方在通江县成立首家小额贷款公司,填补了通江县金融业“空白”,实现了由项目扶贫向金融扶贫转变,开创了定点扶贫工作新局面。
项目扶贫 助力成就百姓“梦想”
18年来,中国工商银行始终坚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致力于教育扶贫、卫生扶贫和产业扶贫,先后为通江捐资修建沼气池、银耳耳堂、医院、爱心食堂、学生宿舍、爱心溪桥,资助贫困母亲分娩、优秀贫困高中生和大学生、优秀乡村教师、贫困白内障患者,捐赠健康快车和爱心书包、温暖被褥,帮扶发展小母牛……默默地为通江县脱贫致富无私奉献着。
—— 捐资助学,用爱播种希望。 本着“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原则,在该县开展了一系列扶贫助教活动。累计投入335.6万元援建希望小学4所、修缮义务教育学校4所,投入120万元为12所学校配备了“爱心小厨房”,投入100万元在学校周边溪沟修建“爱心溪桥”10座,捐资15万元赠送1500个“爱心书包”;2003年以来,连续举办十一届“中国工商银行奖励优秀山村教师活动”和十届“中国工商银行优秀贫困大学生助学行动”,共投入274万元资助扎根山区教育的优秀乡村教师350名和品学兼优但家庭贫困的新入学大学生458名;2010年,捐资30万元成立“新长城高中生自强班”,连续三年资助50名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习成绩优秀的高中学生;近两年来,捐资271.7万元实施“筑巢项目”,分别修建了芝苞小学和龙凤场小学女生宿舍。
—— 扶贫助医,解决百姓看病难。 先后投入210余万元建设3个标准化乡镇卫生院;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合作发起“中国工商银行光明行”活动,累计捐款160万元,完成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1687例;实施“母婴平安120行动”项目,累计投入110万余元资助1866名贫困母亲在妇幼保健院顺利分娩;投入40万元捐赠2辆“健康快车”;改善了当地落后的医疗设备状况,帮助贫困患者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10多万农民群众受益。
—— 产业扶持,帮助群众致富。 坚持因地制宜抓产业,积极探索“绿色扶贫”工作的新路子。累计投入131万元在诺水河镇、陈河乡修建350个银耳耳堂,帮助当地农民发展银耳产业;与国际小母牛组织进行项目合作,投入88万元实施“小母牛”项目,支持初始受援能繁母牛户70户;投入266万元在民胜镇周子坪村修建282口沼气池,并对配套的道路、庭院、厨、厕、圈、坝等设施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和完善,实现了综合整治、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等工程有效整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了充分体现。
金融扶贫 主动填补金融业“空白”
中国工商银行历届扶贫干部深切地期盼着老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为此,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块红土地上无私地奉献着青春与汗水。
2013年,中国工商银行第18届扶贫干部以“融入、传承、创新”为主线,认真研习国家级贫困县的优惠金融政策,在实施好项目扶贫的基础上,打开了金融扶贫的新局面。
—— 积极搭建金融服务平台。 近两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方针。通江县由于缺少融资平台、融资渠道单一等多种原因,目前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都面临资金瓶颈,而资金短缺是阻碍贫困百姓脱贫的最大障碍。鉴于该县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全县没有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状况,扶贫干部以国家级贫困县享受优惠政策为“卖点”,从成都引荐投资方到通江县投资7000万元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在省、市金融办的大力支持下,历时6个月,于2013年12月26日,省政府金融办批准成立通江首家小额贷款公司—丰利铼小额贷款公司。
该公司的成立,开启了通江县民间资本进入区域资金融资的先河,为全县金融业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小贷公司灵活的担保方式,简便的贷款手续和审贷程序,将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和“三农”在该县经济发展中“融资难”问题。对缓解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放压力,规范和盘活民间资本,优化投融资环境,培育特色产业、推进项目建设、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成功引入融资租赁项目。 目前,通江县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资金缺口很大,而且难以招到大商、真商。为此,扶贫干部积极引荐成都全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到通江考察,大力宣传通江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几经努力,成功引入成都全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融资租赁协议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