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高通开10美元罚单 美媒渲染两国经济冲突

11.02.2015  10:54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60.88亿元,中国发改委10日对美国芯片巨头高通公司在华从事垄断行为开出罚单,它创造了中国反垄断处罚金额的最高纪录,震动昨天的中国经济圈。

  中国政府部门指出,高通滥用无线技术主导地位对制造商收取不公平的高额专利许可费。中国发改委表示,高通不当捆绑专利许可,排除、限制市场竞争,阻碍和抑制了技术创新和发展,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违反中国《反垄断法》。  发改委同时公布了高通将调低专利许可费等一揽子整改措施,这对中国手机制造商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一场持续14个月的反垄断“马拉松调查”画上句号,当事主角高通10日在发给《环球时报》记者的声明中表示,不会抗辩中国发改委的裁定。

  “靴子落地”甚至让高通股价出现上涨。然而“皇帝不急太监急”,一些西方媒体跳出来指手画脚,宣称中国反垄断调查多针对外国公司,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利用反垄断调查巩固本国企业。《纽约时报》甚至在文中渲染“这一裁决开辟了中美经济冲突的新战场”,“跨国公司是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受害者”。

  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中国专家看来,这种借题发挥完全是“外行话”,高通在美欧也面临反垄断调查,美欧对垄断的处罚更严厉。中国发改委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10日透露,高通被查是从美国公司率先举报后开始的。

  【环球时报驻美国、法国、韩国特约记者 萧达 杨明 李大明 环球时报记者 张怡然 谭福榕 魏辉】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10日在发给《环球时报》记者的声明中,高通公司表示,高通不寻求进一步的法律程序抗辩中国发改委的裁定,高通同意执行整改方案,改变某些在华商业惯例,完全满足发改委的要求。声明还说:“尽管高通对调查结果感到失望,但对中国发改委评审和批准公司的整改方案感到高兴。

  对于这一各方都接受的方案,有些西方媒体却说三道四。美国彭博社在报道中说,此次调查结果可能为在华面临调查的其他外国企业如何进行程序提供指引,微软和三星也是中国调查机构的目标,引发外界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利用这种调查来巩固其本国企业的担心。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称,不少外国公司在中国受到反垄断调查,外国公司纷纷抱怨中国反垄断法只针对外国公司。《华尔街日报》以“高通罚单显示中国立场强化”为题称,中国对高通开出的近10亿美元罚单标志着其大规模反垄断行动正在对世界范围内的业务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中国过去两年在反垄断问题上日益展示监管力量,对技术、汽车和奶粉等多个行业发起违规调查。中方的强硬立场遭到美国和欧洲企业的抱怨。

  《纽约时报》的评论更离谱。该报说,对于在华外企而言,这是时代的标志,近来它们都面临涉及腐败、垄断和逃税行为的更密切的关注。高通表示调查结束为未来的发展做好了准备。即便如此,“这一裁决也开辟了中美经济冲突的新战场”。虽然北京方面表示外国公司只是更大规模行动中的一部分,但跨国公司认为,它们是“经济民族主义的受害者”。知情人士透露,去年11月访问中国期间,奥巴马总统特别提到了反垄断调查。文中还称,新的调查力度使得外国科技公司重新思考它们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荣鼎咨询公司创始合伙人丹尼尔·罗森说:“美国一些大的科技公司感觉它们成了攻击的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