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于欧洲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

16.04.2023  11:02
图/视觉中国

  在大国博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欧洲是关键的第三方,其对华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近来,包括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等在内的欧洲政要密集访华,预示着重塑中欧关系正面临一个新的机会窗口。

  世界之变下,中欧关系也面临新变局。近年来,随着欧洲一体化遇阻、中美博弈加深,以及中欧经济实力与政治影响力对比的变化,欧盟对中国全球角色的认知也随之调整,并催生出对华关系的三大新定位:中国是一个欧盟需要找到利益平衡的谈判伙伴,一个寻求技术领先的经济竞争者,一个提倡不同治理模式的体制对手。由此,欧方改变了以往“经济归经济、政治归政治”做法,开始从“政经一体” 的角度来看待对华关系,欧盟对华政策与中欧关系步入新的转折期。

  一是,欧盟重新调整对华战略。特别是冯德莱恩发表的2021年度“盟情咨文”演讲,欧盟“印太”战略文件,以及欧洲议会“新欧中战略”决议,可视为欧盟对华政策走向的风向标。其对华政策主要发生了“强调开放性战略自主意识”“欧盟成员国对华政策的欧洲化倾向(即更多成员国层面的对华政策进一步向欧盟靠拢)”“欧盟对华政策的地缘政治化倾向”三大变化。二是,美欧合流联合施压中国的力度不断加大。经过近几年的不断磨合,美欧对华政策出现协调与合作加强的趋势。三是,欧盟对华政策凸显“双重性”。一方面,表现为欧盟与美国战略一致和特定领域独立的“双重性”,即与美国对华战略基本方向具有一致性,但在特定对华政策领域具有独立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为欧盟与中国合作与斗争的“双重性”,欧盟整体对华政策强调竞争与合作的主方向,但在冲突和矛盾议题上的立场也更趋强硬,中欧关系面临考验和挑战。

  中国对于欧洲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回顾历史,中欧关系之所以经得住历史风雨考验,主要是植根于广泛的共同利益。中国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巨大市场潜力吸纳了大量欧洲的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而来自中国的需求也推动了欧洲的快速发展。伴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化和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中欧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和多层次合作的格局。过去50年,中欧贸易规模增长超过250倍,中欧经贸关系在质和量两方面均保持了快速增长。

  在双边贸易领域,过去十年内,中国占欧盟对外贸易份额从4.4%升至16.2%。在双边投资领域,欧盟已成为中国对发达国家投资的最主要目的地。中国对欧直接投资的主要目标行业集中于制造业、金融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欧工业领域互补合作进一步加深。此外,改革开放以来,欧盟一直是中国累计最大的引进技术和设备来源地。而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游攀升,中国也成为欧洲工业品进口第一大来源国。

  此次访问期间,中法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农业食品、科技、航空、民用核能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其中,中国船舶集团与法国达飞集团在京签订中国造船史最大单笔超大型箱船订单,以及中国航材与空客公司签署160架飞机批量采购协议,正是中欧在制造业领域双赢选择的最有力证明。

  当前,中欧关系重塑正面临新的机会窗口。事实上,即便欧洲内部有“对华脱钩”等杂音,但在百年变局中维持对华合作,依然是欧洲的必然选项。无论是此前德国总理朔尔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访华,还是此次马克龙、冯德莱恩联袂访华,以及欧盟负责外交事务的最高官员博雷利不久即将访华,均凸显出欧盟改善对华关系的象征与实质意义:其一,稳固中欧互利合作的主基调,避免欧洲内部对中法、中欧关系认知走偏;其二,“脱困”——当前,包括法国在内的欧盟成员国深受高通胀、“能源荒”之苦,制造业受到严重冲击,也无法承受失去中国市场的代价;其三,“平衡”——欧洲一直将自己视为全球重要一极,而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长期以来支持欧洲一体化、支持欧盟团结繁荣、支持欧盟“战略自主”。某种意义而言,保持独立的对华关系也有利于欧洲对美关系的一种战略平衡。

  中欧关系是稳定大国关系框架的重要基石。中欧经济总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事实证明,国际形势越动荡,全球挑战越突出,中欧合作的世界意义和全球战略影响就越凸显。放眼未来,中欧如何携手打造具有战略定力的双边关系,为多极化世界开创平等互利的大国关系新范式,为全球带来新机遇、新动力,将是中欧共同面对的挑战与时代命题。

责任编辑:祝加贝

欧洲政坛掀起“访华热”,三点原因值得关注
  中欧频密互动的热络温度仍在持续。News.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