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很“欧美范儿” 郎平不忘小快灵传统

14.10.2014  22:31

  中国女排也走上了欧美化打法的道路。

  郎平赛后挨个儿拥抱队员。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2014年女排世锦赛冠军在意大利出炉,无论中国队是否夺冠,她们都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结束了16年未能闯入决赛的尴尬历史。北京晨报记者昨天采访到中国女排科研团队负责人、北京体育大学教授葛春林,请他评析中国女排在新奥运周期的成长和进步。

   幕后功臣 训练团队很专业

  没有赛场即时通讯系统,没有平板电脑指导。但中国女排的科技力量并不薄弱,除了常规的Volleyball Data等数据分析软件,郎平入主中国女排之后采用了更细致的训练和备战方法。据葛春林介绍,在日常训练中,郎平会借助高速摄影运动系统,记录运动员跑动、扣球动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问题。

  此外,葛春林重点提到郎平的训练团队,与以往相比,中国女排目前的训练团队更年轻,并且各有专精,堪称一支“复合型的训练团队”。在葛春林看来,这是郎平带给中国女排的第一个改变。男陪练帮助女队员训练不是一件新鲜事,而在中国女排的日常训练中,姑娘们会和六个男陪练对抗,充分保证了训练的强度。

   打法改变 郎平不忘小快灵

  随着世界女子排坛高大化风格的兴起,小快灵的中国女排也没能免俗,日渐成为一支“欧美范儿”的球队。曾经执教过美国队、拥有国际化视野的郎平也是一位主导“欧美打法”的教练员。

  从球迷的呼声来看,人们似乎更怀念“快速多变”的中国女排。但在葛春林看来,郎平为中国女排选择了一条合适的道路:“首先男子化的打法更符合现在排坛的发展趋势。其次,在现有条件下,中国队员身材高大,要求她们像小个球员一样打快的效果并不好,高大的身材就注定她们无法打快。

  因此,同为亚洲球队的中国女排与日本、泰国和韩国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但在葛春林看来,郎平并没有放弃对“快速多变”的追求,她选择用另一种方法改变进攻的节奏。葛春林告诉记者,本次比赛对手对中国队“集中球”的打法很不适应,“集中球”是指在3号位和4号位之间的进攻,由于线路较短,所以速度较快,让对手很难反应。“这次中国队集中球的成功率很高,明显比其他队伍掌握得好,加上朱婷让中国女排在后排攻方面追赶上前排攻的水准,因此在一传稳定的情况下,中国队的进攻和强队绝对有一拼。”此外,中国女排在制造打手出界、转腕等扣球技巧上也有所提升,坚持了“多变”的战术。

   亟待解决 主攻副攻要强硬

  在坚定的战术理念下,女排用世锦赛成绩给了大家一个惊喜。不过,“下三路”、“基本功”的困扰似乎并没有减少,葛春林坦言这是欧美型球队的“通病”,只是中国女排暴露得更多一点,“扣球时球从打出到落地只有0.3秒,正常人的反应时间是0.7秒到1秒,不存在看球防守的情况,往往依赖的是场上的预判断和站位,所以这些问题需要队员的经验和长时间的磨合训练,非一日之功。

  总结世锦赛,葛春林认为中国女排发挥出了正常水平,未来在主攻和副攻上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特别是主攻位。他提到中国队本次世锦赛的一个大问题,就是“过渡板”打得太多。“举个例子,有时候二传的球不太好,朱婷可能就会把球直接送过去,这样形成调整球往往不够狠,给了对方机会,打过来就是致命的。”在葛春林看来,这就是攻手需要提高的关键处,“面对这种球的时候,要强硬。可能球过来不太舒服,攻手会不敢发力,但这时候恰好是最需要用力的时候,抓住每一个进攻的机会,这个信心要有。

  晨报记者 李昕

  ■半决赛

  掀翻东道主 郎平谢队员

  晨报讯(记者李昕)北京时间昨天凌晨,中国队在女排世锦赛半决赛中3比1力克东道主意大利队,时隔16年再次杀入世锦赛决赛。四局比分为25比21、25比20、20比25和30比28。

  中国队在第二阶段与意大利队相遇,以1比3失利。昨天,中国姑娘表现顽强,朱婷一人拿下32分,替代老将徐云丽出场的副攻袁心玥堪称“奇兵”,得到16分。对于昨日的漂亮一战,中国队主教练郎平赛后称赞队伍打得很勇敢,她说:“获得胜利是队员们的功劳,这个结果我们赛前没敢想。”面对重压,整场比赛郎平给了年轻球员足够的信任,在她看来,心态决定状态,“精神可以帮助你渡过很多难关,我们技术不是特别成熟,配合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拼搏精神可以帮助你,给你更多的力量。可能我们只有意大利队70%的技术,没关系,那就发挥这70%,球可以输,但女排的志气和士气不能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