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逝世 被誉为“不可收买的人”

05.01.2015  03:17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李玥林整理)2015年1月4日,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巨大贡献者,曾两次参加北京申办奥运会,是北京申奥由失败到成功的标志性人物何振梁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申奥】

为了北京,提前写好遗嘱

对于两次北京申奥来讲,何振梁都是“主力”,他在国际奥委会的地位、威望和影响,他的经验和语言能力对北京申奥极其关键。何振梁是新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见证人,也是中国成功申奥奠基人,曾被外国体育刊物评为全世界最有影响的十大体育领导人之一。

首次申奥,“失去了机会

在第一次申奥的现场,中国以两票之差没能成功,何振梁紧紧握着前去接代表团的领导的手,一边流着泪一边说:“对不起,对不起……”蒙特卡洛从此对何老成了一座刻骨铭心的“伤城”,但是他从不说当年在那里北京是“申奥失败”,而只用“失去了机会”和“没有成功”来表述。

1993年,北京第一次参加了2000年奥运会的申办,同时申办的还有悉尼、柏林、曼彻斯特、米兰等7个城市。何振梁当时作为国际奥委会中人缘较好的委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人脉优势,夫妻两人拖着年迈之躯不断出访世界各国拉票,随身携带的空药瓶扔遍了五洲四海,“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人口众多”和“从未举办过奥运会”等客观条件都是他用以打动各国委员和博得支持的最佳说词。遗憾的是,北京最终以2票之差输给了悉尼,无缘承办2000年奥运会。在何老看来,第一次申奥并不算是失败:“最后没有成功,其中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必然因素是我们的国家那时发展程度还没有到必胜的阶段,在基础设施、环境等方面还有需要加强和改进之处。偶然因素是我们的许多朋友没能参与投票。在此情况下,我们仍得到近半数的票,难能可贵。

1998年中央决定再次申奥。当时已经退休的何振梁主动请缨参与申奥工作,“我在国际奥委会中担任执委,在国际体育界有众多朋友,可以为申奥工作做点事。并且,我每想到人民在1993年申奥未成的沮丧,那是我心里永远的痛。所以我主动请缨参加申奥工作,在我有生之年,拼了老命也要为北京申奥出力。”何振梁说。

再次申奥,“地位提高了

如果你们把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荣誉授予北京,亲爱的同事们,我可以向你们保证,7年之后,北京将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何振梁2001年申奥时的演讲稿至今让人读起来心潮澎湃。当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赢得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的瞬间,何振梁落泪了,北京申办成功,他的辛苦没有白费,他一生的梦想实现了。

何振梁曾表示,“申办奥运是我能为国家做的最后一件事了,我一定会尽全力的。”在第一次申奥失败后,为了确保2008年的成功,已经70岁的何振梁做了废寝忘食的忙碌起来;送交国际奥委会的重要文件、20多万字的《申办报告》,他是英法文审定者之一;由于国际奥委会规定不能邀请国际奥委会委员到申办城市访问,为让委员们了解北京,投北京一票,何振梁拖着年迈之躯奔波于世界各地。据说,在申奥的那一年里,他出访11次,走了20个国家和地区。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年岁已高,还时常要进行环球飞行,他甚至提前写好了遗嘱,以防万一。何振梁并不愿意把那称之为“遗嘱”,他说,“那是给孩子们的一封信”。

谈到北京两次申奥的不同时,何振梁说:“我们国家发展了,北京经济实力增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一些本来支持我们的委员更坚定了,一些原先不支持北京申办的委员也逐渐转变了看法。

【争议】

不听招呼,自作主张

2009年,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出版了《袁伟民与体坛风云》一书,在“申奥:深层的故事”一章中,袁伟民直言由于一位国际奥委会资深的中国委员“不听招呼,自作主张,自行其是”,支持韩国人金云龙而不是罗格,险些对北京申奥成功造成负面效应。虽然书中袁伟民并没有点名,但由于直言其是《五环之路》的作者,是“中国申奥之父”,但直指何振梁已经无疑。对此,何振梁表示,“历史是由事实来写成的,不是靠某些人编造出来的。他说的这个事,我不想说太多的东西,我想说的话只有一句:好人不知坏人有多坏,坏人不知好人有多好!我为了什么嘛,如果不是国家需要,我现在确实可以安安心心地享受退休生活了,没想到我这样付出还要受到别人如此的污蔑。

【廉洁】

不可收买的人

1998年,国际奥委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10名委员因涉嫌盐湖城冬奥委会贿选丑闻而被开除。据称,盐湖城方面给这些委员提供了近100万美元“赞助”。当时来自舆论的批评火力之猛,连萨翁本人也难幸免,有关他应下台谢罪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然而何振梁却被认为是“不可收买的人”。希腊委员尼古拉乌曾对采访他的记者说,“你们指责这个委员那个委员,为什么不报道像中国的何振梁那样的委员呢?何先生访问希腊时,我们要为他报销几千美金的飞机票,他明确表示是顺路来的,机票已经由国际奥委会支付了,把钱退给了我们。

点击·奥运老人

何振梁,现任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1952年,何振梁参加了赴赫尔辛基第15届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的翻译工作,而这也成了他毕生从事体育工作的开始。回国后,在当地充分发挥了法语特长的何振梁很快就被派到国家体委工作。1981年,在体委老前辈荣高棠的竭力推荐和让贤下,何振梁作为中国奥委会推荐的第一候选人,当选为国际奥委会第334号委员。随后他又以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全票当选执委和副主席。

生平>>>

1929年,12月29日出生于江苏无锡,祖籍浙江上虞。

1964年起,历任中国体操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乒乓球协会秘书长、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秘书处主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秘书长、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体委司长、中国奥委会执委、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委等职。

1981年,当选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

1985年,任国家体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同年当选国际奥委会执委。

1989年,当选中国奥委会主席,并当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

1993年,北京申奥团陈述人之一,参加申办2000年夏季奥运会。

2001年,北京申奥团陈述人之一,参加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

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北京站第432名火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