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别太急于建标志性建筑

30.12.2013  13:15

  刘太格

人物名片

刘太格

1938年出生,著名国际城市规划大师,被称为“新加坡规划之父”,是新加坡“花园城市”和“居者有其屋”理念的实践者,新加坡规划设计经验的典型代表。刘太格先后参与中国30多个城市的规划设计,为中国带来先进的设计理念和风格。

理念

中国城镇化过程的时间长短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应做个长久规划。如果把规划做得太小,那么将来各方面配置将跟不上人口的膨胀。

方法

把一个城市做好,最要紧的是把一个城市的功能做好。先把城市系统做好,城市形象自然而然地就体现出来了。

态度

处理好美丽的自然环境和优秀的历史建筑,再加上合理的建设,就是以人为本。

前景

如果中国做不到,任何国家都做不到。如果中国政府要推动某种合理的想法,这个力度远远大于其他的国家。

 

\"我希望中国官员不要太急着去模仿新加坡表面现代繁华的样子,应该去了解过去的新加坡是什么样的,新加坡发展的开端是怎样的。建设一座城市,做好规划,就要学会跟土地‘谈恋爱’。”在新加坡的办公室里,75岁的刘太格先生接受了华西都市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应长期规划,建议做个到2070年的方案

华西都市报:您如何看待中国正在进行的大规模城镇化改造?

刘太格:像大部分欧美国家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九十,不仅拉动经济,而且并未对农业产生不良影响。中国城镇化过程的时间长短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应做个长久规划。假如说在今后的30年或50年里,中国总人口的80%要到城市里去,那这些城市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呢?

我建议他们做一个到2060或2070年的规划方案,先预测未来的人口会增加到一个怎样高水平的数字。

华西都市报:做这个长期规划的依据是什么?

刘太格:新加坡有今天,是因为我在做总规划师的时候做的规划年限是x年,大概就是100年。新加坡70%的土地国有,政府可出售部分土地,若我们对新加坡人口的预测有差错,政府可在100年后把房子收购回来进行改善。如果把规划做得太小,那么将来各方面配置将跟不上人口的膨胀。比如说交通、污染、塞车,这些都是因为过去的规划年限是从近期做到远期,从小做到大造成的。

做好功能系统,城市形象就自然舒服可靠

华西都市报:在城镇化过程中,城市规划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刘太格:把一个城市做好,最要紧的是把一个城市的功能做好。新加坡的布局非常清楚,给人一种友善感,整体系统很强。先把城市系统做好,城市形象自然而然地就体现出来了。关于城市形象可以打个比方,一个城市里的建筑群相当于一个合唱团,团员们唱的是谐音,是一样的调子,再有一两个主唱,整个团体才会和谐并有特点。

华西都市报:在您看来中国的城市规划存在哪些问题?

刘太格:不要立刻去建设标志性建筑是最关键的,还应该考虑其他比如交通系统,基础设施,民众住宅,还有工业,尤其是有污染的工业,要把它们放在不会污染城市主体的其他位置上。过去,新加坡就做这些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不少人还觉得我们的城市太单调,没有活力。但我就和我的同事们说,不要管他们,先把这个城市的基础打好,将来自然会有活力。九十年代后,再没人说我们的城市单调了。

尊重自然人文,规划师应和土地“谈恋爱

华西都市报:不少中国官员到新加坡学习城市规划经验,您觉得最值得学的是什么?

刘太格:我希望他们不要太急着去模仿新加坡表面现代繁华的样子,应该去了解过去的新加坡是什么样的,新加坡发展的开端是怎样的。

我经常和中国官员强调,要去了解新加坡的这个发展过程。此外,新加坡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比如说,在公众住宅方面,我最近说了四句话:第一,新加坡以前有破房子,现在没有了。第二,没有无家可归者。第三,没有贫民窟。第四,各民族都融合在一起了。当然,交通和学校也很重要,超市、体育场等生活设施都离居住区很近。

以人为本就是为人民的生活带来舒适感和方便性,中国的地方政府应先做好这两点,再去谈城市形象。

华西都市报:您参与中国30多个城市的规划设计,能否说一下您的感受?

刘太格:我觉得中国的自然环境非常好,但没有被保护好。其次,与自然风光对应的人文景观也没能得到很好的保护。中国的历史建筑很多,比新加坡优势大,可是有许多已经被拆掉了。

我觉得处理好美丽的自然环境和优秀的历史建筑,再加上合理的建设,就是以人为本。中国不少地方政府都在现代建筑上找独特性,但这恰是事倍功半的。

我常说,规划师在做规划的时候要和土地谈恋爱,要接受自然环境,要尊重地貌和历史建筑,这是其本身的独特性,是没有第二个城市可以替代的。

事实上,我们在做规划时很少提到标志性建筑,新加坡的独特性就是海岸、河,那些老建筑我们也保留得很多,在这些的基础上,我们才再做合理的新的建设。

城市形象也是如此,整体要协调,那么几栋标志性的建筑才会显得有特色。那么在中国呢,如果到处都要有有特色的建筑,结果就变得没有特色了。

华西都市报:您认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持自身特色呢?

刘太格:有没有一个中国人敢把紫禁城拆掉重建新房呢?绝对不可能。同理,每个城市具有特色的历史建筑就是他们的“紫禁城”,其存在的意义和紫禁城是一样重要的,可是现在大家都是随意地想拆就拆。许多城市推掉了自己的“紫禁城”,然后模仿北京、上海,从现代建筑里面找特色,这个太不合理了。

其实每个城市都有它的身份,比如北京可能是一个高官,上海是一个贵妇。而某些地方,可能是一个乡村姑娘。那么你要把乡村姑娘打扮成贵妇的样子,怎么行呢?

所以自身特色就是要考虑这个城市的身份,先要尊重自己的身份,再去开发自己的特色。

规划师很优秀,中国有搞好城镇化的条件

华西都市报:在中国,您所做的规划中有多少会被延续实施?

刘太格:我觉得我的方案是有较强说服力的,比如一个城市“以人为本”的这种需要,大家都是很明白的。不过他们可能没有把这些需要梳理清楚,而我可以梳理清楚,然后告诉城市里的领导为什么要做。但我的方案做完后,能说服一座城市的领导,可城市里面各个区域的负责人出于地区利益考虑,还可能会把方案修改。

或者,一个新领导来上任,好像必然要把老方案丢掉,这是很可惜的。总的来说,主要问题可能还是他们比较看重短期,过分重视形象,而不是基本功。

华西都市报:在您看来,中国的规划师的水平如何?

刘太格:中国的规划师有一些是相当优秀的,中国规划师水平也比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规划师好很多。不过有时候看他们的方案,还是觉得他们对一些重要的规划理论思想不是很理解。

华西都市报:您觉得城镇化和城市化是一样的吗?

刘太格:我觉得城镇化这种说法更好一些。我觉得在中国,不要只考虑城市的发展,也要考虑城市周围乡镇的发展。不是一定要住在城市里面才是城镇化,当然也不是说每一个小镇我们都要保留。

华西都市报:中国城镇化在全球的城镇化过程中是个什么作用?

刘太格:中国的城镇化量很大,很重视开发,越开发,城镇化的规模越大越快。中国在今后的30年或50年间,城镇化要达到美国的水平,大致要建三个美国,包括还没有建的和现在已经建了但要改造的。这就是说,美国现有的每一栋房子,中国要盖三栋。

可见,如果我们能把这个工作做好,对全世界来说是造福的;要是做得很烂糟,就会带来许多严重的问题。

华西都市报:您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前景如何?

刘太格:我觉得如果中国做不到,任何国家都做不到。中国国情和新加坡是非常接近的。中国的土地也有使用权限,而中国的中央政府权利也比较大,所以要推动某种合理想法,这个力度远远大于其他的国家。记者王国平特约记者韩慧璟新加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