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产大豆遭遇进口“豆争” 寻求突围
在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冲击下,黑龙江作为中国大豆主产区,种植面积大幅缩减,大豆加工企业开工率不足40%,黑土地上的大豆产业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突围之战。
时值秋末冬初,在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花园农场正上演着如火如荼的粮食收购盛景,农民们盼着一堆堆金黄的粮食能卖个好价钱。
然而五大连池市一宏粮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轩告诉中新社记者:“今年大豆收购并不理想,产量减少了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投入30万元(人民币,下同)购置了谷物分析仪,以便迅速检测出大豆的蛋白质、油脂和水分含量”。
孙轩说:“与进口大豆相比,黑龙江大豆颗粒饱满、皮薄色黄,具有非转基因、蛋白质含量高等优势。黑龙江是中国大豆之乡,维护着全球‘天然’大豆的宝贵资源,豆农、大豆收购商和豆企都期待着黑龙江原产大豆在进口大豆的冲击下突出重围”。
记者从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了解到,中国开放转基因大豆的进口已有16年,目前大豆对外依存度已达到80%。进口大豆的大量涌入,对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形成严峻挑战。
哈尔滨工大油脂厂总经理刘宝林告诉记者:“价格低廉的进口转基因大豆成为中国沿海加工企业的首选,黑龙江油厂坚持不加工转基因大豆,企业加工一吨亏损500元左右,常年阶段性开工,豆农无法卖豆变现,种植积极性年年降低”。
记者加入黑龙江省大豆协会的QQ聊天群,当地豆农、豆企在群中纷纷讨论,密切关注着黑龙江原产天然大豆的命运。
群主王小语是黑龙江省大豆协会的副秘书长,他向记者讲述了中国大豆产业的历史。1996年以前,国产大豆蛋白原料由于价廉物美、非转基因等特点,获得国际市场青睐,向俄罗斯、韩国、德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出口。
1996年以后中国开放大豆进口,大豆的普通关税税率由180%下调为3%,在此作用下转基因大豆进口数量年年激增。2001年进口大豆1394万吨,至2012年进口大豆5838万吨,较1996年增加50多倍。中国从世界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出口国,变为最大的转基因大豆进口国。
王小语表示:“由于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居中国首位,进口转基因大豆对黑龙江冲击最为严重。建议制定大豆产业发展规划,建立龙江大豆产业基金和龙江大豆保护区,强制非转基因标识管理,引导龙江大豆产区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企业整合。”
“黑龙江大豆产业的兴亡,事关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尽快突破进口大豆的重围已迫在眉睫。发挥自身优势特色、规范管理进口大豆,才能保证自主产业立足世界贸易的不败地位。”王小语如是说。
作者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