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后中国减贫目标应当是根除绝对贫困
(记者 王振红) 2000年9月,联合国189个成员签署了《千年宣言》(United Nations Millennium Declaration),时间期限为2000-2015年。其中,消除极端贫穷和饥饿作为千年发展目标的首项,并细分为三项: 1990年到2015年,将日收入不足1.25美元的人口比例减半;让包括妇女和年轻人在内的所有人实现充分的生产性就业和体面工作;1990年到2015年,将饥饿人口的比例减半。15年过去,中国的减贫成绩如何?中国要想根除绝对贫穷,什么是重要保障?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胡江云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胡江云提出,改革、创新、开放是中国根除绝对贫穷的重要保障。中国减贫事业取得一定成绩,但是根除绝对贫穷仍面临压力。一方面,中国贫穷人口规模不可忽视。中国的贫穷线标准较低,按照中国标准,中国贫穷人口为4300万左右;提高一点点或者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每天消费低于1.25美元),则中国贫穷人口规模就达到2.5亿,超过许多国家人口总数。另一方面,中国影响贫穷的因素没有根本解决。按照中国现行扶贫标准,目前中国还有14个连片特困地区、592个扶贫县、12.8万个贫困村,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这其中1200多万户家里有病人,有600多万户住在危房,长期困扰贫穷群众的吃水难、行路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增收难、贷款难等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015年8月,联合国及其193个成员就《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Transforming Our Worl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达成一致,提出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样,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贫穷继续成为首项目标,进一步细分为5项任务,其期限是2015-2030年。
中国根除绝对贫穷的道路十分漫长,2015年后的目标应当是根除绝对贫困,加强教育、培训、就业,提升脱贫能力,其根本保障就是改革、创新、开放。
一是加强贫穷的质与量的关系研究。贫困人口心中的贫穷与支持、援助者对贫穷的理解和认识并不相同,根除绝对贫穷只是数量、表象问题,而脱贫后返贫才体现质的问题。
二是摸清中国贫困的结构情况。中国贫困人口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丧失劳动能力的,一类是有劳动能力但缺乏技能的,一类是有劳动技能但没有适当的就业机会和岗位。掌握结构情况,才能对症下药。公布中国贫困人口规模,要说明贫困标准,确保统计数据一致。
三是创新教育、培训和提升能力建设。对于贫穷者,需要政府和社会各阶层共同努力,包括政府、社会、企业、个人,以及双边、区域、多边的协调与合作,支持和帮助贫穷者接受教育和培训,从而有机会、有能力就业,最终帮助他们消除贫穷。
此外,深化国内教育、医疗、就业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给予丧失劳动能力的贫穷人员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