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技术在加勒比地区落地生根
加勒比海上的特立尼达岛进入雨季,由中国农业技术专家栽培的农作物正在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假以时日,这片试验田培育的农产品,将让加勒比地区人民的菜篮子更加丰富,这里还将为当地培训更多农业人才,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
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以下简称特多)首都西班牙港驱车约40分钟,记者来到景致宜人的橙园农业基地,路边种满果树,三座现代化的温室大棚映入眼帘,由中国农业大学和西印度大学共建的农业创新园正在进行第一期试种实践。
经过前期的调研和规划,这个农业创新园于2015年10月正式开园,主要功能包括现代农业示范教学、科研、农业文化展示等,中国专家一直在这里探索如何在加勒比地区推广中国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
总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的温室内,一排排蔬菜瓜果不再需要等待时令生长,而是依循中国专家安排的进度,开花、结果、成熟……
“自去年10月正式开园至今,我们在这里已经培育了西红柿、黄瓜、辣椒、甜椒、甜菜、油菜、西瓜等,总计近20个品种,全部来自中国,”中方技术负责人曹文龙说,“像这样的温室种植,在特多尚属首例”。
“特多土壤较为肥沃,但雨水多、温度高、湿度大,加上人力资源不足、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农产品种类单一,质量和产量不高,”“85后”曹文龙对脚下这边土地的情况了然于心。
曹文龙认为,像温室种植这种农业生产模式,很符合当地生产实际,“加上我们更加精细、精准的技术和管理,创新园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明显要比当地高出很多。”
从前期温室建设、园艺栽培,到后期系统维护、经营管理、技术指导,曹文龙全程参与。他手中厚厚的笔记本被雨水打湿,封皮有些褶皱,里面每一页纸上工工整整地记录着各项数据和种植进度,夹杂着几个新遇到的专业英文词汇。紧跟他身后的两个身材高大的当地小伙子,是他带出的第一批学员,不久以后,两个小伙子将负责在当地推广中国农业技术。
“中国的农业技术和农作物品种在这里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果,”西印度大学圣奥古斯丁分校食品和农业学院院长艾萨克·贝克莱说,“现阶段中特农业创新园主要是引入中国的技术和新品种,除了温室中的蔬菜瓜果,大田作物方面,目前也在尝试一些玉米品种的种植。”
贝克莱表示,因为当地急需农业人才,除了在派学生到农业创新园接受培训,西印度大学还希望有机会将该校毕业生送到中国攻读研究生,学成后回国推广中国农业技术。“西印度大学在加勒比地区的牙买加、巴巴多斯等国都有分校,今后还要把中国的技术和品种推广到加勒比地区其他国家。”
据中国驻特多大使黄星原介绍,20世纪60年代以前,特多曾是农业出口国,而随着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农业逐渐被忽视,目前该国90%农产品依赖进口。
黄星原说,农业创新园的建设符合特多振兴农业、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将成为两国开展农业教育交流和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作为特多乃至加勒比地区的首个农业创新园,希望它能发展成一个地区标杆,切实在当地起到示范引领、带动农业发展的作用。”(新华社记者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