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称中国企业债务达12万亿美元 为GDP的120%

28.02.2014  14:26
核心提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国非金融类公司的债务总额共有12万亿美元,为GDP的120%。并预计今后两年里,中国非金融机构的债务规模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此后规模还会超过美国和欧元区之和。

   近日标普发布数据称,截至去年年底中国非金融类公司的债务总额共有12万亿美元,为GDP的120%。并预计今后两年里,中国非金融机构的债务规模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此后规模还会超过美国和欧元区之和。有关中国企业债务过高的警告已多次出现过,却没得到重视,因为市场总是将目光放在政府债务与影子银行。

   中国企业债务率高很容易理解,因为过去十几年,中国经济以高投入、高负债的模式维持高增长,每个企业都想扩大产能来占领更多市场份额。在长期实际通胀过高而利率较低的状态下,企业不进行规模举债投资甚至被认为是愚蠢。再加上政府通过“宏观调控”使市场波动滞后,为企业营造了一个“低风险”环境,使企业缺乏风险意识。

   2008年的外部冲击强化了这一模式,面对“直升机撒钱”的宽松财金政策,包括国企与大型民企在内的中国企业,都被鼓励借贷投资。据标普对945家大中型上市公司的研究显示,这些公司债务从2008年12月到2013年9月暴涨160%,从1.82万亿元增至4.74万亿元。

   同时,由于同期政府实施了大量财政投资项目,给基建行业上游企业发出扭曲信息,在银行和地方政府的配合下,企业大规模扩张产能,现在这些行业已成为产能过剩重灾区和高债务风险领域。还有部分企业在获取廉价信贷后,向中小企业放贷套利,或直接进入地产,成为推动资产泡沫的重要力量。而大型企业总债务膨胀对中小企业产生了挤出效应,他们被迫去高利贷市场融资,生存更加艰难。一项统计显示,大型企业从2008年1月到2012年6月的债务总额增加了319%,而五分之一的最小型公司总债务水平则下降9%。

   然而,目前依靠债务刺激增长的做法无以为继,不管称为“转型”还是“下行”,现在到了必须降“杠杆”的阶段,这会加剧产能过剩。而同期,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都在依赖更多的融资维持运转,逐步抬高杠杆,并抬高融资成本。这制造了危险的局面,企业资本开支大幅增加导致债务压力过重,而市场需求萎缩导致产能过剩越发严重并侵蚀收益,企业造血能力不足,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僵尸企业”。

   2014年是企业债券偿债高峰,尽管地方政府还在力保一些企业信托产品刚性兑付,但如果有更多企业出现问题,政府是否有能力全部包揽是一个巨大疑问。按惯例,中央可能会默许地方以低成本债务置换高成本债务,延长还款期限,降低融资成本与违约风险。对企业,尤其是国企也可能采用类似措施。这意味着过剩产能无法消除,僵尸企业继续吞噬鲜血,社会融资规模和成本居高不下,甚至存在癌变之嫌。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曾有过类似错误,但最终是以剥离天量银行不良资产为代价,而目前如果继续呵护这些僵尸企业实属不应该。但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不改变,同样的错误会无限重复。因此,政府不应继续为“失业”绑架,害怕增长减速或企业倒闭引起社会问题,事实上,引起问题的是政府包揽所有责任,因为不想放弃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