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再现乌龙指

20.06.2014  13:12
核心提示:6月18日中国人寿盘中股价瞬间从14.29元下跌至13元,最大跌幅近9%,从而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海润光伏除权价格“乌龙”事件刚过去不到一周,“乌龙指”再次降临A股市场。6月18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中国人寿盘中股价瞬间从14.29元下跌至13元,最大跌幅近9%,从而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昨日,上交所通过微博公布了核查结果,经核查,上述异动为某专业机构账户低价卖出申报所致,确认了中国人寿此次股价异动为“乌龙指”。

乌龙指

即指各家券商、基金等机构的股票交易员、股民等在交易的时候,不小心敲错了价格、数目、买卖方向等事件的统称。不同于普通投资者,各机构的交易员手中掌握数亿,甚至是数十亿的资金,当其发生错单情况的时候,往往会对指数造成巨大的杀伤,从而影响过亿投资者的投资决定。

中国人寿瞬间跌幅达8.77%

虽然波及范围和持续时间无法同光大证券的“8·16乌龙指”相比,但作为两市权重股的中国人寿,历来也是A股市场的重要指标股之一,本周三盘中的突然一跳却让投资者们倍感诡异。

6月18日上午11点,一笔90.45万股的卖单突然出现在了中国人寿的成交明细中,中国人寿的股价也从14.29元瞬间被砸至最低13元,最高跌幅8.77%。不过,下跌仅持续了不到一分钟,其股价再次回归到正常交易区间。截至当日收盘,中国人寿报收于14.07元,微跌1.26%。中国人寿的“诡异”一跳,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乌龙指”的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刚过去的6月12日,海润光伏也因除权价格计算错误,导致当天卖出股票的投资者遭受损失。对此,上交所发布补偿预案,将对12日上午卖出海润光伏股票并实际成交的投资者做出补偿。在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连续2只上交所股票出现“乌龙事件”,这在A股历史上十分罕见。

昨日,上交所公布了核查结果。经核查,上述异动为某专业机构账户低价卖出申报所致。昨日,上交所收到该机构投资者书面报告,称其交易员下单时人为错误输入价格。上交所对异动期间买入方情况进行了进一步核查,未发现异常。并表示,若发现新的情况将进行进一步调查,同时要求相关机构投资者加强内部管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有股民怀疑机构借此操纵指数

将此次中国人寿同去年光大证券的“乌龙指”事件相比,不难发现标的股票均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权重股,而这类权重股的大幅波动对指数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小市值的股票。正是因为这一点,引发了市场对各家机构操纵指数的怀疑。“每次乌龙事件都是权重股,虽然机构资金量大,大盘蓝筹股是交易重点,但这未免过于巧合”,有投资者表示。

此外,甚至有投资者提出,“机构可以通过操纵指数,来获取股指期货上的盈利,而股指期货50万的门槛并不是普通投资者能够达到的。”

实际上,自2010年4月股指期货正式上市以来,各家券商均在股指期货放有套保资金。业内人士透露称,“以中信证券为例,常年放有20亿—30亿的自营资金在期货子公司中,以此来对冲自己持有的股票风险。”

由于目前股票和股指期货交易制度的差异,使得机构可以利用股指期货T+0的交易制度获利和降低风险。这从光大证券的“乌龙指”事件便可看出,光大证券自营部门在发现股票市场下错单后,立刻通过股指期货市场的7130手空单来对冲股票下跌的风险。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多数则受限于股指期货50万开户门槛的限制,只能进行股票交易,而无法使用股指期货来避险。

6月18日11时左右

一笔超过90万股的卖单突然砸盘,中国人寿股价由14.29元瞬间被砸至最低13元,最高跌幅8.77%。

随后

中国人寿瞬间回复到正常交易区间,股价震荡走低。

收盘后

机构热议,多数人士认为是“乌龙指”

6月19日上午

机构投资者向上交所书面报告,称其交易员下单时人为错误输入价格。

下午

上交所发布公告,确认了中国人寿的盘中异动为“乌龙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