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大教授:拍张眼睛照片 "隔空看病"不遥远

01.11.2014  11:38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段俊国延伸中医“望诊”法——

  人物名片

  段俊国,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其领导的团队为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主持了中医眼科领域国家主体计划70%以上的科研项目。其负责集成的创新成果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医证效基础与临床循证研究”,获得2013年省政府科技进步特等奖。

  □本报记者 刘春华

  当传统中医科研成果与互联网科技相互拥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神奇的变化?10月20日,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段俊国向记者这样描绘:三五年后,人们只需用手机拍张眼睛的照片上传,在网络另一端的医生就可根据照片上视网膜的情况,判断拍照者身体健康状况。

  这项神奇的应用,与以段俊国为首的科研团队正在研究的视网膜眼诊技术有关。这项技术延伸传统中医的“望诊”,将人体细小血管最集中的视网膜成像后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让“隔空看病”成为现实。

  锁定糖尿病研制新药

  在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临床用药上,一种叫“芪明颗粒”的中药因疗效显著,广受患者欢迎。这种国际国内首个上市销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药新药,正是段俊国耗费13年心血研制而成的。

  1996年,因在中医药研究方面的创新成就,33岁的段俊国被破格评为教授,成为当年省属院校、科研院所教授中最年轻的一位。在科研的道路上,段俊国继续寻找着新的突破点。他把目光锁定糖尿病防治领域,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切入,研究糖尿病并发症。

  2009年,经过13年持续科研攻关和无数次临床试验,段俊国研制的“芪明颗粒”正式投入临床使用。这种药对糖网病的临床疗效超过现有公认疗法15%,据测算,因药品疗效提升使全国约45万糖尿病患者避免(或延缓)了失明或肾衰竭,降低的医疗等费用约15.2亿元,全国近600万糖尿病患者受益。如今,段俊国正带领团队研制“芪明颗粒”的升级版产品“芪灯明目胶囊”,预计三至五年后投入临床应用。

  延伸“望诊”法诊断病情

  视网膜是人体微血管最集中的地方,在中医整体观的思维指导下,段俊国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将视网膜图像分析技术应用到中医的临床病证诊断中,取得的成果进入“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

  2013年,段俊国的研究获得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和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支持,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眼底读片中心合作研究,利用视网膜技术进入眼诊临床研究、重大疾病早期诊断和健康评估等。相关人士评价,这是继舌诊、脉诊后中医理论的重大突破,将全面推动中医临床诊断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现代化。

  如今,基于云计算的视网膜读片技术作为糖尿病集约诊疗模式的核心技术,已通过全国中医药糖尿病防治网络,实现省-市-县-社区(卫生院)的四级推广应用。但段俊国的研究并没有止步,“目前基于云计算的视网膜读片术只是实现了对糖尿病的诊断,将来技术更成熟,还可以判断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各种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