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沱江中下游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在四川内江举行

30.10.2020  17:30

  10月29日,由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和内江、自贡、泸州三市承办的“天府行动-2020年沱江中下游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在内江威远举行。

  应急演练现场。王斌 摄

  现场共有30个部门、800余人参演,来自四川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生态环境事件指挥部指挥长及成员单位负责同志、生态环境部门相关人员和重点环境风险企业近3000人通过现场或视频观摩演练,演练过程向全社会直播。

  此次演练模拟四川威远经济开发区某公司苯加氢生产装置因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燃爆,大量甲苯燃烧伴随浓烟滚出,现场两人受伤被困,同时旁边甲苯、柴油储存罐区储罐发生泄漏。此次演练旨在“练机制、练指挥、练谋划、练方案、练处置”,进一步落地落实协同联动机制,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检测水源。王斌 摄

  据悉,这是全省首次由四川省生态环境事件指挥部主办的跨流域、跨区域大型实战应急演练。四川省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负责人介绍,此次沱江中下游应急演练是四川省“天府行动-2020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系列实战演练之一。前期,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多次召开应急演练专题会,提出分阶段开展,实现全域演练、全年演练、全科目演练。第一阶段四川省21个市(州)开展自训自练,根据长江、黄河干流及岷江、沱江、嘉陵江等8条主要支流和人民渠流域区域特征和风险特点,设置不同演练脚本,主要涉及大气、饮用水水源地污染,尾矿库、涉危涉重污染物泄漏等,如德阳市针对饮用水安全,以人民渠污染为背景展开演练;凉山州主要针对尾矿库泄漏造成突发水污染事件进行演练。第二阶段组织开展全域应急演练,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组建11个指导组分别赴演训点开展现场督导。

  民兵队伍在腾家坝入河口上游构筑拦水坝控制流速。王斌 摄

  截至10月25日,各地已开展自训自练133次,其中市级18次、县级115次;涉饮用水源地25次、涉尾矿库32次、涉大气28次、涉有机物48次,实现所有演练全程实战化。

  据了解,四川省现有尾矿库192个,在距离长江干流、重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有化工企业125家,且与饮用水水源地等敏感目标交错分布,一旦发生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以及危化品运输车辆交通事故容易诱发突发环境事件,生态环境安全压力巨大。

  “今年以来已妥善应对处置突发环境事件15起,较去年同期减少6起,同比下降28.6%,全省环境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四川省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负责人介绍。

  污染控制队员正在拦截处铺设吸油毡。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李银昌表示,2020年生态环境系统对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尾矿库排土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涉重金属和危险废物企业等进行了全覆盖排除,完成1万多个环境安全隐患点位排查整改,基本消除环境安全隐患;统筹1.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配置省市两级应急监测设备和车辆,建成全域辐射的省级环境应急物资库,储备200余种环境应急物资;科学修订省、市两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出台了《四川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方案》;深化“7横11纵”流域联防联控,进一步完善与周边7省及省内11条重点流域所涉市(州)联动机制,抓实抓细信息互通、预警会商、联系会议等制度。

  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四川着力建设生态安全工作制度体系,细化六项生态安全举措,配套出台《四川省生态安全工作协调制度》《四川省生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制度》;组织编制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三线一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在全省划定13处生态保护红线区块,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66个,努力构建以四大生态功能区为重点、八大生态廊道为骨架、典型生态系统为单元的“四区八带多点”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据悉,2020年底,省级还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保障重点县(市、区)环境应急能力;加强各类环境风险防范和源头管控,制定危险化学品风险源清单,实施分类管理;构建园区环境安全驻点监管模式,在园区设置2-3人的驻点分队,督促指导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化解危机,推进固定污染源特别是涉危化品工业园区在线监测监控体系建设;推进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不断提升危废处置能力,把环境风险隐患切实消除在萌芽状态。(蒋燕)

编辑:徐梦帆 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