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40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奖

10.01.2015  07:42

原标题: 四川40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奖

华西都市报记者从四川省科技厅获悉,1月9日,在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四川共收获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专用项目3项)、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专用项目4项)、二等奖26项(专用项目4项),共计40项,成为一年一度的“国字号”奖励中,收获最多次数之一。

国家科技进步奖

特等奖

海洋石油981”平台西华大学校长参研

西华大学校长刘清友参研的超深水半潜式平台“海洋石油981”研发与应用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海洋石油981平台是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台3000米超深水钻井平台,是全球仅有的三台,之前仅美国和挪威各有一台。该平台为我国开发深海油气资源,维护国家主权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该平台研发的单位近百家,共计5000余人。刘清友教授牵头的研究团队在18个联合申报单位中排名第五,为该成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等奖

甲流防控研究项目省疾控中心参与协作

四川省疾控中心参与的科研项目“我国首次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记者了解到,该研究项目的主研单位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作单位包含四川省疾控中心等28家单位,主要完成人46名。

此项研究使我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对流感大流行的有效干预和控制,还为13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了试剂和技术,协助他们防控甲流,成为中医药防控传染病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二等奖

四川鸡”90天上市已销往18省市

由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大恒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合作研究的“大恒肉鸡培育与育种技术体系建立及应用”,获得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通用项目)二等奖。

据四川农业大学介绍,这个项目到现在已经研究17年了,在此之前,四川并没有自己的“选育鸡品种”,市场完全被广东、广西的鸡品种占据,而大恒肉鸡的出现,既保持了四川土鸡的样貌特征和风味,又将生长周期缩短到了90天-120天,标志着四川有了自己自主产权的选育鸡品种,并且已经逐步推广到了全国18个省市的市场。

国际科技合作奖

荷兰籍学者尼克中国学生超2000人

在9日的奖励大会上,荷兰学者尼克·伦格斯获得了“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这个奖项设立于1994年,1995年开始评奖,主要授予对中国科学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公民或组织。

尼克是成都理工大学的客座教授,也是省内高校中首位获此殊荣的外国学者。

他是我们四川人的老朋友了。”成都理工大学学地质的研究生很多都知道他,尼克每年都会在国内呆上四个月左右的时间,不仅把欧洲成熟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概念、规范体系和实践案例带进了国内,还积极指导中国的研究生们。据不完全统计,受其指导过的中国学生累计达2000余人。

顾华宁 华西都市报记者 肖笛 张菲菲 李寰 见习记者张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