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利州区:95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54个贫困村脱贫

14.11.2016  12:34

 

  (记者 向朝伦 程文雯)“一年赚6万元!”11月11日,今年最后一茬香菇收完,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魏子村村民袁格茂自信地说。一年前是贫困户,一年后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今年利州区有1100多户。去年至今,利州区培育兴起95个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54个贫困村、2000多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去年初利州区开展的摸底调查显示,农村80%以上的建卡贫困户,脱贫致富有想法缺办法、有劳力缺能力、有愿望缺技术,出了产品又常面临销售难。怎么办?利州区提出,培育扶持一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让有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人牵头,形成带动贫困户、贫困村脱贫的“火车头”。具体做法是,在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1个特色产业示范园、1个专业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3户产业大户,贫困家庭入股入伙,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我家有10多亩青杠树,一直想发展香菇,但苦于没技术。去年成立了合作社,问题解决了。”袁格茂所说的合作社,是指去年3月魏子村成立的山农种养专业合作社,由在外读过农校又一直从事菌类种植的村民王钦负责。全村17户贫困户和其他村民一起,分别以土地、青杠椴木、资金入股,成为合作社社员,利用山坡养山羊,利用石头荒地种中药材钱茯、石斛,利用青杠树育香菇,合作社统一育种、技术管理、市场销售。袁格茂贷款5万元买了制袋料设备,用自家青杠树培育香菇,接种、摘菇等农活自己负责,技术、销售由合作社负责。贫困户王木钦因病不能外出打工,他除了用青杠树入股,还在合作社打工每天挣60元,一年收入2万多元。

  白朝乡永久村贫困户王钦春,去年贷款修建生猪养殖家庭农场,今年出栏肥猪400头,利润10多万元。眼下,他正和村里10户贫困户商量,由他出仔猪、技术和饲料,让贫困户“零成本”代养。6个月育肥后,由他统一销售,回款后再扣成本。他给贫困户算账:一家养二三十头,一年养两轮五六十头,一头净赚500元,一户一年净收入两三万元就能脱贫了。

  脱贫快不快,关键“车头”带。白朝乡7个贫困村组建了由当地村社干部、技术能人带头的14个专合社、37户家庭农场,建起了一个个食用菌产业园、中药材种植产业园、畜禽养殖场,带动数百户村民和200多户贫困户入股入伙、入园打工。今年预计总产值可达5380万元,入股入伙贫困户人均可增收4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