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CPI创56个月新低 肉菜价格涨幅低于去年同期

16.10.2014  14:52

     经济运行较为低迷,已经体现在价格领域

    昨(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6%,创下全年指数的新低,也是最近56个月的新低。

    与此同时,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已经连续31个月同比负增长,预示通缩风险在加剧。数据显示,9月份PPI同比下降1.8%,环比下降0.4%,无论同比还是环比跌幅均在扩大。

    CPI和PPI走势与货币政策调整密切相关,业界呼吁央行可以重启全面降息和降准的声音渐高。

    光大证券宏观分析师徐高认为,近期政府已经出台了诸如房贷政策松绑、降低正回购利率等宽松政策。但考虑到当前实体经济面临的实际利率水平依然偏高,而CPI通胀回落至2.0%以内,远远低于年初设定的上限目标,未来货币政策放松仍有空间。

    记者梳理近年来CPI走势和央行调整利率时间节点关系后发现,往往单月CPI出现较大幅度上行或者下行时,央行最容易采取行动。

     ■看本地数据

    9月份成都市CPI

    同比上涨1.1%

    昨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获悉,9月份,受食品、服装、教育费用、医疗保健、自有住房等类价格上涨的影响,成都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微幅上涨,涨幅继续收窄。9月份,成都市CPI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增加0.2个百分点;同比上涨1.1%,涨幅比上月减少0.4个百分点。1月~9月,成都市CPI累计上涨1.3%。

    调查还显示,9月份,成都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指数为99.3,连续下降28个月。

     ■看物价指数

     肉菜价格涨幅低于去年同期

    四季度CPI不会出现明显回升

    从环比数据看,9月份CPI同比涨幅比上月大幅回落0.4个百分点,今年第二次落入“1”区间。1.6%的同比涨幅也为2010年2月份以来新低。

    针对这一情况,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分析说,一方面,由于去年同月环比上涨较多,抬高了今年的对比基数,致使今年9月份的翘尾因素比上月减少了0.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