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283个扶贫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

18.06.2016  20:32

 

  6月16日,记者从市委农工委获悉,今年我市实施283个扶贫新村建设,要改善扶贫新村群众住房条件、提高扶贫新村产业发展能力、提升扶贫新村管理服务质量。目前,283个扶贫新村已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建设。

  在高坪区御史乡杉树沟村,村民刘永群、秦阳俊、秦秀科是3位房屋比邻而建的邻居,他们家还未通自来水,平时生活用水是用抽水泵抽出的井水。“井建在山下,我们3家人轮流用抽水泵抽水。”今年58岁的刘永群告诉记者,村里过去只有两台变压器,这两台变压器距离他们家有1000米远,他们3家中只要有一家人使用抽水泵、打米机等电器,另外一家人再使用抽水泵或打米机就会造成停电。这种现象在杉树沟村其他村民家中也比较常见。

  但如今,这种现象得到了改变。村委会组织工人在6月新安装了一台变压器。“现在,晚上随时都能用风扇,不怕停电了。”村民秦阳俊乐呵呵地说。“新安装变压器后,电量不仅可供全村使用,还有能力给邻村供电。”杉树沟村村委会副主任秦才佳说。

  记者还在杉树沟村看到,一幢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的两层楼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工人在建围墙。“这幢楼房功能多,既设有农民培训中心,又设有文化体育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医疗室、老年人养老用房。”杉树沟村党支部书记陈自新告诉记者,楼房半个月后就可竣工投入使用。同时,村里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新建、维修和改造规划也已启动。

  杉树沟村只是我市今年283个扶贫新村开展脱贫攻坚新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依托贫困村改造提升,要实施‘三建五改’配套工程和‘1+N’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建设。”市委农工委主任陈圣伦介绍,以建设推进电网、通信、广播等基础设施和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卫生计生中心、综治调解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向贫困村延伸、公共服务向贫困村覆盖。

  据介绍,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被摆在了贫困新村建设首位,优先支持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的住房建设,以群众意愿为基础,坚持“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则保”要求,引导有新建需求的农户适度规模聚居、组织好原有房屋的风貌整治和功能完善、加强传统民居保护利用,合理推进贫困村旧村改造,杜绝大拆大建和片面追求大集中。

  同时,全面提高扶贫新村产业发展能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统筹谋划优质粮油、优质生猪及畜禽、优质蚕桑、优质柑桔及蔬果、优质中药材、优质林竹、优质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产品初加工及休闲农业、乡村体验旅游、文化创意农业等农村新型业态。以及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加大“脏乱差”治理力度和推进文化保护传承,加强对贫困村有文化底蕴、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全面提升扶贫新村管理服务质量。(南充日报记者陈冠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