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雅安市将全面建设35个幸福美丽新村

05.06.2014  10:37

根据雅安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意见》,结合灾后重建实际,我市近日印发《2014年全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实施方案》,对2014年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幸福美丽新村将怎么建?市农工委副主任郑秀珍为我们做出了解答。

 

雅安市将着力提升特色传统产业,按照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的要求,围绕新村建设培育发展雅茶、雅林、雅果、雅药、雅畜(禽)等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雅安品牌蔬菜、汉源花椒、特色水产品等优势产业。

 

培育主导产业

 

建设新型村庄

 

方案》提出,幸福美丽新村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特理念,结合自然生态、资源禀赋、现有产业基础等实际,先规划,再建设,突出一村一业和一线一主业。

 

产村相融是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村民安居乐业的基本前提。”郑秀珍表示,我市将着力提升特色传统产业,按照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的要求,围绕新村建设培育发展雅茶、雅林、雅果、雅药、雅畜(禽)等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雅安品牌蔬菜、汉源花椒、特色水产品等优势产业;坚持联动差异发展理念,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后发追赶,因地制宜加快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先行地建设,打造旅游节点,共建生态文化旅游线路,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家庭手工艺、农业旅游产品加工等产业,推动一三产业联动、农旅结合,促进农民充分就业、持续增收。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500元以上,高于所在县(区)平均水平20%以上,进入县(区)先进行业。

 

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建设标准,我市将坚持“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尊重自然、体现特色、保护文化”的基本原则,统筹规划新建聚居点和旧村落提升改造点,加强传统院落民居保护修复,积极探索新村建设模式。

 

此外,还将引导农民利用好前庭后院和其他可利用空间栽种瓜果蔬菜,保持农村特色和田园风光,打造村庄“微田园”。

 

雅安市将加快推动新村农房改厨、改圈、改厕、改庭四大工程,力争“四改”率100%;建好入户路、清洁能源、垃圾池(站、点),推动清理沟渠、垃圾、杂物“三清”工程,达到生活垃圾处置率达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85%以上的总体目标。

 

基础设施完善

 

人居环境改善

 

长期以来,农村的基础设施都比较薄弱,幸福美丽新村一个建设目标是大力完善基础设施,有效的提升、改善人居环境。”郑秀珍介绍,完善基础设施,包括农村聚居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田间设施配套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

 

对此,《方案》指出,将通过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加强田间渠系、农机作业道、机电提灌设施建设,成片整理零星田块,配套形成田网、水网、路网;完善新村聚居点交通路网、集中供水、能源电力、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公交站点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发展农旅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在农产品集中区健全农产品交易市场和信息平台,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设施和村级农家店网点建设,满足村民的消费需求。

 

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四改、三建、三清’达到市定标准,人居环境得到大力改观。”郑秀珍表示,通过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我市将加快推动新村农房改厨、改圈、改厕、改庭四大工程,力争“四改”率100%;建好入户路、清洁能源、垃圾池(站、点),推动清理沟渠、垃圾、杂物“三清”工程,达到生活垃圾处置率达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85%以上的总体目标。

 

此外,还将提高村庄绿化美化水平,实施“生态细胞”工程,开展生态农村建设。创建一批省级和市级生态乡村,塑造整洁卫生、亮化美化人居环境。

 

雅安市将充分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加大对基层、民族地区艺术创作的帮扶力度,推动优秀剧(节)目创作生产;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引导村民成立文化表演队、组建文化志愿服务组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公共服务提升

 

年底可享成果

 

幸福美丽新村建起好后,公共服务体系也将逐步健全。卫生、计划生育、文化活动、教育培训、农家购物、社区物业管理、金融网点、就业和社会保障、养老服务等场所设施将一一完善,扩大服务设施网络覆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将得到有力推动。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得到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也会逐步完善。根据《方案》,我市将充分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加大对基层、民族地区艺术创作的帮扶力度,推动优秀剧(节)目创作生产;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引导村民成立文化表演队、组建文化志愿服务组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今年12月30日前,按照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标准和要求,将全面完成35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任务。”郑秀珍介绍,紧抓灾后恢复重建机遇,我市将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俗文化、乡村情趣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灾后幸福美丽新家园。(雅安日报实习记者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