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规建4500个“巴山新区”聚居点 探索农村贫困人口就地市民化
村民过上市民生活在体育锻炼
平昌元山镇干群共商新村建设
南江县槐树村产村相融
通江县王坪村新居一角
中新四川网12月17日电 (席孝林)近年来,作为被国家规划为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的四川省巴中市,因地制宜、深度谋划规建4500个“巴山新区”聚居点工程作为扶贫攻坚为核心的“三农”工作的主要抓手。目前,巴中市已按照产村相融模式建成“巴山新居”聚居点895个,5万多户群众住进新居。规划到2015年将建起4500个“巴山新区”聚居点,全市过半农村贫困人口就地市民化,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巴中市通江县王坪新村聚居点,绿树花丛掩映中,一幢幢川东北风格的新居青瓦白墙,错落有致;各幢新房院落用水泥路、石板路连通,路边布有绿化带;房前屋后的微田园里,时令蔬菜长势正好;路旁的太阳能、风能互补路灯在微风的吹拂下,叶轮转个不停。“新房舍、新产业、新设施、新风尚”带给巴中农民生产生活的新貌,正在“巴山新居”工程的撬动下变成现实。目前,象这样产村相融模式的“巴山新居”聚居点在巴中三县两区已经有895个。
在“巴山新居”聚居点内,配套建设以社区路网、水网、电网、气网、光纤网络等为重点的生活性基础设施,以“1+N(村两委+文化室、卫生室、治安室、幼儿园、小学、公交站、商业网点、文体广场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为重点的公共服务设施;同时,以“巴山新居”聚居点为中心,配套建设以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等为重点的生产性基础设施,从而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居住环境优美、公益服务配套、民居风格鲜明,既大幅改变农村面貌,又大幅提高农户居家生活品质。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巴中规划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农村聚居点4500个,到2015年末农村聚居度达到50%以上,减少贫困人口50万,基本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就地市民化。到2020年,将完成全市41.39万户房屋亟待改造的农户撤迁和聚居安置任务,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品质将得到极大改善。
建设“巴山新居”工程,改变农村面貌,提高生活品质,加快农民生活方式向现代文明转变。“巴山新居”工程,能让农民生活方式实现跨越式的根本改变。随着“巴山新居”工程建设不断推进,农村新型社区逐步建立,社区化的住居和生活方式、产业化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推动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入,农村社会管理全面创新。
3年前,巴中市平昌县元山镇中岭村村民罗国祥还蜗居在偏远的深山沟,出门就是爬坡上坎。启动“巴山新居”建设时,当地政府动员他到聚居点建房。一年后,他搬出低矮的土坯房,分到一套“统规统建”的花园式小洋房。一算账,国家补助2万多元,自己筹集10万元左右就建好了新楼房,比自己单独修房节约3万多元。
同时,元山镇为每个建房户在信用社开设专户,将该户的存款、贷款和政府补助资金合并作为建房资金,由政府与建房户共同管理。如今中岭村已建成聚居点5个,分批新建“巴山新居”398户,农户聚居度达到80%以上。
在推进“巴山新居”工程中,巴中从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入手,创新农村建设发展投融资体制,运用“大扶贫”理念,一是将农村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农村土坯房改造、连片扶贫开发、土地整理、以工代赈、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等涉农项目政策性资金集中捆绑投入;二是市、县(区)配套安排公共财政资金专项投入;三是用好土地收益投入;四是充分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种养殖业业主的种养殖业投资等市场化投入;五是充分发动和组织农户自筹资金(包括小额信贷)自主投入,创新了农村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形成了“政府奖补、农民主体、市场推动、信贷帮扶、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在“巴山新居”工程带动下,南江县槐树村成立蔬菜、生猪、土鸡、农机4个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600余人,发展土鸡养殖大户31户,养殖散户119户,建成蔬菜大棚560个,培育露天蔬菜412亩,年出栏土鸡3万只,年产鸡蛋40万公斤,发展农家乐10家。槐树村村民汪桂昌叫回在外打工年逾花甲的老伴,一同在本村的七彩林业公司智能快繁育苗中心上班。说起收入,老两口难掩兴奋,“都60岁了,每月还能挣上2000元左右的工资。”他家流转土地3亩,每年收入4000元,加入蔬菜合作社种植8分地的时令蔬菜,一年下来,总收入近6万元。
“把新居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富裕群众的目的。”这是时任四川省委刘奇葆书记对“巴山新居”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近年来,巴中以工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以城镇化的思路建设农村,着力在“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大背景下,以“巴山新居”工程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变革,推进农村改革,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农村管理方式向自主自治自我管理转变。
“通过“建设‘巴山新居’工程,能有效解决‘老人村’、‘留守村’、‘空壳村’等社会管理难题。”巴中市委书记李刚表示,巴中将加快建设‘巴山新居’工程,将着重突出产业重点,探索城乡统筹,加快农业发展方式向产业化现代化转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