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首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获得科技部批准
近日,科技部发文通知,学校申报的“现代交通通信与传感网络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正式获批(编号:2015B01016)。该基地依托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学校获得科技部批准的第一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类)。
该中心由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美国 电子电气工程 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范平志教授担任主任,核心成员包括闫连山、唐小虎2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教育部长江学者,以及IEEE Fellow 3人、国家千人和青年千人各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人和洪堡学者2人。
中心致力于研究和发展适应现代交通安全行驶、交通管控和智能交通大数据应用的车辆通信与传感网络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包括高移动宽带无线通信关键理论与技术、车联网V2X关键技术、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新型安全网络、轨道交通分布式宽带接入网络以及轨道交通光纤传感应用。中心依托学科平台“信息与通信工程”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两个博士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已拥有 “无线通信与编码”111引智基地、“信息编码与传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高速光信息传输处理及传感应用”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及2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主要聚焦于现代交通、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光纤传感与网络安全的交叉领域。
近年来,该中心承担了包括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自然基金重点、铁路总公司重大等在内的60余项重要科研项目。在面向现代交通的车辆高移动宽带无线通信关键技术、信号设计与编码理论、宽带光传输网络、轨道交通分布式宽带光无线融合接入网络、光纤检测与传感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进展。本中心研究团队提出的低/零相关区概念,开辟了通信信号设计的新方向,相关概念与技术已被纳入无线通信国际标准;研制的高铁车载WiFi已在广九铁路上进行了试运营;光子器件与系统中的多维度研究获得国际公认;基于分布式布里渊反射(BOTDR)技术及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已经用于轨道线路安全监测;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安全管控理念在高速铁路和大数据中心得到应用等。近年来,中心研究团队出版著作10余部,获批国家发明专利数十项,在IEEE TIT、IEEE JSAC、IEEE TVT、IEEE TWC 、IEEE TC、Physical Review,Optics Express,Optics Letter,IEEE JSTQE, IEEE JLT, IEEE PTL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数百篇。
该中心已建成国际化开放性研究平台,吸引了领域内一大批顶级学者来访交流,先后主办了IEEE ITW、HMWC、IWSDA、SPOC、ICOCN、WOCC等国际会议,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心已与国外10多所大学相关学者和组织建立了长期的学术联系,包括美国哈佛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瑞士联邦理工、挪威卑尔根大学、英国Surrey大学、Leeds大学、国际铁联、IEEE VTS、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日本京三制作所等。
自2014年6月学校召开科研基地大会以来,科研院深入推进实施“国际化战略”,启动金穗计划和青苗计划,对国际科技合作团队和基地进行培育,新增2个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信息学院作为学校国际化水平较高的二级学院,在前期人才队伍、科学研究和科研基地建设方面都积累了突出的优势,科研院与信息学院以申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目标,紧密配合,稳步推进前期工作,最终获得科技部批准。这既是对信息学院整体发展水平的充分肯定,为学校其他领域的国际化发展树立了榜样,也标志着学校国际化战略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下一步科研院将以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为目标,继续加大培育力度,将学校国际科技合作水平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