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报告查询下月起收费 每年前两次免费

28.05.2014  10:16

  央广网北京5月28日消息(记者柴华)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央行发布消息说,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将从6月3日开始对个人查询本人信用报告实施收费制度。具体来说,个人每年查询超过两次的,每次收取服务费25块钱,每年前两次免费。而在今年年内,网上查询个人征信信息就将扩展到全国。

  可能很多人觉得跟自己的关系不大,有多少人真正知道自己的信用状况?也许从没有因此访问过央行征信中心的网站,不过,这并不等于没有这个需求。掌握个人征信信息对普通人到底意味着什么?它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你买房、贷款等等与生活密不可分的需求呢?

  个人信用报告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出具的,全面反映个人借债还钱、遵守合同和遵纪守法状况的信用档案。经过多年的信息集聚,联合接入工商、税务、质监、环保、法院等多个系统,目前征信中心已经为全国8.4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每日查询量超过百万次。于是,央行征信中心提供的个人信用报告堪称一个人的“经济身份证”。

  也许有很多人会说,“我以前从来没查过信用报告,但日子还是一样的过呀?”但是你并不知道,银行为什么给你的信用卡一个月两万的透支额度,为什么同意贷款买房子。央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特别提醒,其实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定期掌握自己的信用状况非常重要。

  王晓蕾:首先就是个人认为如果你有打算跟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或者申请信用卡,在申请贷款和信用卡特别是申请房贷之前是极力鼓励大家去查一下信用报告的,这样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第二就是即使这一年都没有任何的需求,也还是建议你一年至少一次,也比如说你的身份是不是被人盗用了,盗用你的身份去办了张卡或者借了个房子,办了房贷这些不是没可能。或者特别是单位以自己职工的名义统一办理,因为这些都是以前发生过案例的。如果在查的当中发现信用报告有问题,跟你想象的情况不一样,那么征信中心和商业银行也有一套完整的完善的流程叫异议处理,你提出来能够及早更正,避免在你需要的时候才发现有错误。

  从去年3月开始到目前,央行征信中心已经先后开放了江苏、四川、北京等18个省市,通过互联网查询本人信用报告的服务试点,今年内会将这项服务推广到全国。可以说,今后想要获得自己的信用报告,越来越方便了。

  不过,央行今天发布消息表示,6月3日开始,征信中心对个人每年查询超过2次以上的,每次将收费25元。为什么查询自己的信用信息还要交钱呢?

  央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解释说,查询个人征信收费是国际通行做法,征信中心并不以盈利为目的,收费只是覆盖了一部分征信系统开发、维护的成本。

  王晓蕾:从国际上来看,在向本人提供信用报告查询的时候从一开始就是收费的。比如美国个人信用报告的市场价格一般是每一份10到12美元,香港单次订购价是245到265港币,英国信用报告一般是10英镑。

  王晓蕾认为,一年两次的免费查询次数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公众的需求。她还特别强调了,老百姓在申请贷款时,如果商业银行要查询个人征信记录,这并不算在两次免费的计数之内。

  王晓蕾:我们初步判断是收费影响不会太大。从2013年的查询情况来看,查询信用报告的老百姓个人是500多万,那其中查询3次及以上的是44万,这个比例非常小。而且对于信用报告有3次以上查询需求的,一般都是个体工商户,他们跟银行发生信贷关系比较多。

  信用报告漂亮,一个人就可以更顺利、更便宜地贷到款,得到金融机构的信任,甚至更顺畅地做成一笔生意。从这个角度上讲,需求次数多的时候花25块钱也不是什么大钱。而且目前网络查询个人信用报告,还是不收费的。

  不过,说到了网络查询,新的问题就来了。根据相关制度规定,个人通过互联网查询本人信用报告,必须进行严格的身份认证。其中,通过私密性问题验证的方式通过最为常见。在网上查询注册时,需要回答系统几个一般只有你才知道的问题。不过,试点过程中,一些人反映这些问题太难了,“我自己根本不能确定答案”。对此,央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也承认,这些问题的确不简单。

  王晓蕾:我试了四次到今天都没过,是不是我们的问题太难了呢?我觉得这里面是反映了我们目前中国的信用文化,很大程度上是大家没有对自己的财务状况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说,我答错好几个问题是招商银行给我信用卡的额度,几次都答错,后来我想起来这个额度是在应要求的情况下调的。他给你调额度的时候可能只是反应在你的一期帐单里,所以当时根本就没有在意。

  不过她强调,这反映出的恰恰是我们信用文化氛围的淡薄,征信中心并不会因此调整问题的难度设置。

  王晓蕾:开会讨论好几次,老百姓反映的问题,我们一致认为在这个问题的设计上面可以根据现在答的情况,不断地通过数据分析来做调整,但是如果宽严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是不打算放宽的,原因很简单,它关系到每个人的信息安全。

  征信制度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不过适应起来可能还是需要一个过程。

(原标题:个人征信报告查询下月起收费 每年前两次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