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丨唐良智:设内陆自贸区 成都已作好准备

08.03.2016  08:33

扩大自贸试验区试点,四川不能缺席,代表委员认为——

聚焦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张守帅 钟振宇 刘佳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9个字“扩大自贸试验区试点”,激发了若干省份的“争取”高潮。

此前有消息称,已有10多个省份递交了建设第三批自贸区的申请,四川即是其中之一。

去年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就强烈建议国家在成都设立内陆自贸区。本次两会,多名住川全国政协委员亦提交联名提案,建议将成都纳入第三批名单,以更好地推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促进内陆对外开放。

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市长唐良智表示,建设具有“一带一路”特色的内陆自贸区,成都已经作好准备。

大通道建设有重大进展

成都新机场有望6月全面开工

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李铀连年递交提案,呼吁让成都代表中西部地区率先试点内陆自贸区。“成都没有等,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边复制上海经验边完善申报方案。”唐良智说,成都梳理出16个方面55项可以学习借鉴的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率先在全国启动复制推广。

目前,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已完成27项,地方政府借鉴推广的6项改革事项有望在今明两年全部完成。

李铀认为,成都已建立与自贸区试点要求相适应的管理制度,比如,实施了海关和检验检疫“一次申报、一次检验、一次放行”监管制度,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办完全部通关手续,为企业减少20%—30%的通关成本。

今年6月,成都新机场有望全面开工。这意味着,成都与世界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成都迄今已开通国际直飞航线87条,2015年实现4200万旅客吞吐量,其中国际旅客数量超过400万人次,与北京、上海和广州一起,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国际航空枢纽”。成都还在实施双流机场优化提能工程,目标是实现6000万年旅客吞吐量,这样到2020年两个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将超过8000万人次。机场、高铁等对外大通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成都申报内陆自贸区奠定了基础。

成都有优势

建“一带一路”特色内陆自贸区

站在全球看成都,这一视角给了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戴晓雁支持成都创建的理由:“成都位于欧亚大陆的几何中心,是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战略交汇点,也是连通南北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戴晓雁说,作为连接华中、西北、西南的天然纽带,成都是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战略高地。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对此表示赞同,认为设立成都自贸区,可以更好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去年成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近400亿美元,其中面向老挝、泰国、土库曼斯坦、卡塔尔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速分别为30.3%、111.6%、47.7%、19.3%,发展势头迅猛。

实施“蓉欧+”战略,加速了成都融入“一带一路”的进程。据介绍,“蓉欧快铁”今年计划开行365列,每天一班,明年要达到1000列。继去年在波兰罗兹设立货物中转站,今年将在法国设立中转站,使通往欧洲、南亚、东南亚的国际网更加顺畅、便捷;而与上海、宁波、厦门、武汉等城市签订物流合作协议,也让“国内网”的辐射能力变得更强。“成都加快建设中德、中韩、中法、中新等四个国际产业合作园区,同时在白俄罗斯、印度、古巴等国同步推进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唐良智说,成都的区位优势、经济比较优势、产业实力、对外开放程度等,支持成都建设具有“一带一路”特色的内陆自贸区。

定位于“四区”

探索内陆发展国际贸易新路

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成都申报内陆自贸区,将定位于打造内陆改革开放合作先行区、制度创新试验区、贸易发展转型示范区和国际化营商环境生态区。

唐良智认为,设立成都内陆自贸区,可以在投资管理、金融创新、服务业开放、海关协作等方面探索出一批符合内陆地区发展实际的体制机制,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便利化水平,闯出一条内陆地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路子。分别在成都和“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建设国际产业合作园区,推动先进产业“引进来”,帮助优势产业“走出去”,形成双向合作、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产业合作新模式。

代表委员们分析说,随着成都建设面向“一带一路”的国家级国际枢纽机场、中欧班列编组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能够为内陆地区众多城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提供更为有力的通道支撑和更为便捷的物流服务。它不仅是成都的内陆自贸区,也是中西部的自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