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嫁妆桌迁徙“三步曲”

30.09.2014  10:31

9月24日早,恩阳区观音井镇观音庵新村,65岁的郑秀芳大妈与往常一样,洗好在家门口“微田园”摘的菜,打开气灶,蓝旺旺的火焰烹饪出生活的香甜。

 

吃早饭过程中,伴随着手机响铃声,她分别接到了村里好姐妹邀约去耍和葡萄、猕猴桃产业园区老板请她去务工的电话,吃饭断断停停。“一天好忙哟!”她笑着说。

郑秀芳感觉比饭菜更美好的,是去年春节前搬进了210平米的小洋楼,楼上楼下五室三厅二卫,还多了她从未听说过的书房、储藏室、休闲平台。

屋内置换一新,唯独两张旧方桌引人注意。

 

你没想到吧,这是我和我女儿的嫁妆桌,留着是给后人讲述‘下雨通宵只敢站着睡’的故事。”睹物思情,郑秀芳的话语把我们带进了她的故事。

1983年,土地承包到户,郑秀芳和丈夫在自家田地集中的“龚桥堡”半山腰山壁上硬生生“”建出三间土坯房。“每间屋只有6张桌子大,后墙‘背’着大山。”郑秀芳回忆道,中间堂屋生火煮饭,她前几年结婚的嫁妆桌几乎就占了屋子的一半。

1998年,随着女儿结婚,女婿入赘,新嫁妆的搬入,以及第二年孙子的降生,全家住得更挤了。

挤不要紧,关键是一到下雨天,全家都不敢睡觉,害怕后山泥石流把我们埯埋了都没人知道。”郑秀芳对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仍旧记忆犹新。

2009年的一场夜雨,泥石流挤破后墙冲进了床前,猪圈被埯,全家冒雨拔腿就跑。天亮人困心颤,看着破败的家,全家哭声一片。“那个时候,除开骂老天啥办法都没得,唉——

 

经过“挖掘”,两张嫁妆桌成了为数不多的“幸存者”。

房子倒了,寄住别人家总不是个办法。”全家商议后,一致决定新建。当年秋季,她家贷来2万元买了砖、钢筋,全家齐上阵在河下田旁断断续续用了近二年时间建了两层的砖房。因为经济紧张置办不起新家具,两张嫁妆桌也被搬入到了新家。

  “年轻的出去打工,年老的在新挖的鱼塘养鱼还账。”郑秀芳家重燃生活的希望。

选址不科学,危险正悄悄降临。在2011年“9.18”洪灾中,房前的龚桥河洪水猛涨,漫过鱼塘后,直扑新房,整个房子一楼的水漫到半个楼梯间,屋基被河水冲刷后裸露了出来。

要不是村上的干部帮忙,恐怕连桌子都抢不出来。”郑秀芳回忆道。

房子不敢住了,全家只得再次搬家,再次寄住别人家。

洪灾让这个家反复“折腾”,同时家庭经济被掏一空。2011年底,郑秀芳的丈夫因患重症无钱医治去世。女儿、女婿开始常年在外打工,但攒的钱难以实现新房梦。

郑秀芳家何时才能住上新房,如何能脱贫?

转机出现在连片扶贫。

2013年,观音庵村里实施连片扶贫时,在贫困户建档立卡时,她家经过个人申请、集体评议、审核公示等环节,在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型、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型、技能缺乏型、产业滞后型”四种类型中被分类到“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型”。

住上新居是她家首要的目标,那么就变“漫灌”为精准的“滴灌”,量体裁衣式地进行帮扶。

要建房,资金来源很关键。为此,定点帮扶的村支书马光文不知为她家操了多少心,往她家跑了多少次,老人心里有本“感恩账”:“国家政策和镇里解决了近2万元补助金,加上自家土地流转费、全家攒的、向亲戚借的,剩下不足的有马书记帮忙协调巴山新居专项贷款,钱就凑得差不多了。

当年秋季,老人在村里的新居图纸选好新居户型后,新居开始破土动工。她没想到,建新居,她家可以省不少事——马光文根据她家的情况,协调多支施工队,联系砖、水泥等建材等,供她家选择。至于价格、质量,郑秀芳也没少到各处去比对。“大规模采购的质量有保障,价格还瓜低。

郑秀芳一人在家,请马书记这个“靠山”参谋,春节前,新居居然完工了。“建新房,自己不用动手,还真是头一遭。”老人笑着说。

新居梦已圆,全家搬家时,郑秀芳老人强烈要求把两张嫁妆桌和新家具同时搬进去。虽然家人提出与家居环境有些“格格不入”,但老人提议的“桌子是过去的辛酸,教育新人珍惜幸福”等说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同时成为她家的符号。

建得起”,更要“住得下”。郑秀芳家在建新居的同时,区、镇、村也对她家进行了确权颁证,让她有了起步的资本。拿到“铁证”的郑秀芳说,自家的土地流转给了园区,除挣到了流转钱,还可以每天去挣工资,总算有保障了。

回过头”来看,郑秀芳感觉恍如隔了几世。在她心目中,“安稳”现在总算是“”住了,“漂亮”“幸福”成了她对“巴山新居”评价最多的词。她乐呵呵地笑道:“等家里还有点欠账还完,我觉得就功德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