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贯彻落实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精神两年间: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05.01.2018  18:21
  新年第四天,九顶山再次迎来一场大雪。下午,雪还没完全停,九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职工张照林便扛着树苗出发。
  “栽树不怕冷!”张照林挥舞着铁锹,冰冻的地面上乒乓作响。
  九顶山地处川西高原西南缘,去年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按计划,今年“五一”前,他们要完成保护区内所有矿硐的地表植被修复。
  冒雪植树的小细节背后,是四川始终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迎难而上的使命感,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大行动。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听取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谆谆嘱托,言犹在耳。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担负着维护全流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战略使命。落实总书记的要求,不负历史与人民的重托,两年来,四川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始终牢固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以对脚下这块土地负责、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始终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当成“生命工程”来抓
  8次——这是去年水利部工作组来川考察调研的次数。在沱江资阳段,技术人员一次次取样,逐项核对水质指标。
  是什么让工作组如此高频率来川?答案是,欲保一江清水,四川是关键。
  摊开全国地图可以看到,四川处在长江上游。作为闻名全国的“千河之省”,正是这里的数以千计的涓涓细流,成就长江的浩浩汤汤。其中,地处川西高原的若尔盖湿地,甚至被称为“高原水塔”和“中国西部高原之肾”。
  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党中央始终对长江上游的生态保护问题格外关注。
  如何不辱使命,为整条长江筑起一道坚固的生态屏障,为中华民族和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蓝天净土?
  两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牢固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以对脚下这块土地负责、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努力建设美丽四川,建设和维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行动快。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后一周,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座谈会精神,对我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做出重要部署。
  会议指出,我省地处长江上游,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腹地和重要增长极,是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纽带和重要依托。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坚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为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和协调发展带作出积极贡献。
  摆位高。同样是在2016年1月,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省委书记王东明强调,“始终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以对脚下这块土地负责、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蓝天净土”。
  2016年7月,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决定》明确坚持绿色发展,构建绿色发展空间体系、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新型城乡体系、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四大体系”。
  去年5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美好愿景,其中美丽被置于首要位置。
  什么是美丽?党代会报告给出答案:就是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美丽城镇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与美丽人居有机融合,充分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
  出手重。去年4月,在四川省环境保护大会上,王东明强调,要深刻领会“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重要要求,牢固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以对脚下这块土地负责、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坚定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生命工程来抓,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保护生态不计其利、面向未来不计其功”“为子孙后代长远发展负责”,因为有了这份胸怀和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常委会先后10多次集中学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召开25次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审议通过了10多个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改革方案,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在四川具体化。
  向三大污染同时宣战——2016年底,总投资超过500亿元,囊括432个污染防治项目的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一个细节值得留意:最近几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每年都会参加植树活动,以自己的行动,号召全省上下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对脚下这块土地负责、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苦干实干、久久为功的精神,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蓝天净土、绿水青山。
  始终坚持统筹重当前与顾长远,做加法与做减法,关厂子与转路子相结合,综合施策,整体推进绿色发展
  刚刚过去的2017年,对于沐川县永福镇万寿村村民兰志兵来说有几分苦涩。去年春天,他家开了近10年的土法造纸作坊被关闭了。那曾经是他一家赖以为生的主要渠道,每年可赚10多万元。
  关闭的岂止他一家。仅在沐川县,就关闭了上千家土法造纸小工厂,放眼全川,这一数字达数千家。
  让这些小作坊成批倒下的,是肇始于2016年底全省发起的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和这些小造纸厂一起倒下的,还有数以千计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这些企业遍布冶炼、建材、陶瓷、家居等多个产业。
  保护生态环境当用重典,治理污染须出重拳,为保住青山绿水,四川多向出击,雷霆万钧。
  仅省级环保督察期间,就对799名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个别谈话,累计追责问责232人。仅2016年,全省累计办理林地和其他涉林违法犯罪案件2120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2119人次。
  这,仅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一个方面。在对污染企业雷霆万钧关停的同时,着眼长远的整体行动也在徐徐推进。
  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全面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的同一年,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全面启动。去年,我省启动20个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重点县建设,正式建设四大森林城市群。
  既出重拳,又出长拳。2017年,四川启动实施河长制,明确党政同责和各级党政一把手出任同级总河长,变河湖保护治理部门制为党政首长负责制。
  随后,新修订的《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出台,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与公众对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责任。
  2016年,42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一票否决”。
  去年初,四川在全国率先完成生态红线划定,明确红线区域内严禁生产建设性开发。
  既治标,也治本。关停污染企业只是治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才能治本。
  在沐川,谋划转型的尝试已开展。去年7月,全省乡村文化旅游节在沐川开幕,当地以此为契机,引导造纸厂业主们转型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拓展生态旅游发展空间,加快融入乐山全域旅游发展空间。当月,沐川举办厨师技能培训班,兰志兵第一个报名,计划发展农家乐,让游客吃上正宗的农家菜。
  不只是沐川,两年来,全省始终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定力,一方面重点培育壮大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经济结构加速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一方面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推动新旧动能成功转换。
  在“西部瓷都”夹江,当地一口气关闭270多座煤气发生炉,全面启动陶瓷企业煤改气工作,削减总污染物排放25%以上。
  在成都,全国首个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成立,推动新经济加快发展,实现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型。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发展质量更高,在推进绿色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推进,美丽四川呼之欲出
  “客人多得起串串。”面对来人,洪雅县瓦屋山镇孔雀村村民陈雅玲,喜欢诉说村里的变化。
  两年前,孔雀村的五座小水电和三座矿井陆续关门。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村里开办起生态农家乐。如今,每个农家乐在旺季时月纯盈利额均在5万元以上。
  关电站、封矿硐、不砍树、不修坝,开旅店……一点一滴,一招一式,汇聚成孔雀村的巨变。巨变背后,是四川向绿色发展、生态文明跃升的轨迹。
  青山就是美丽。周末去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洗肺”,已成不少成都人的习惯。身边增绿带来的幸福指数溢于言表。2016-2017年,全省累计营造林面积超过2100万亩,超出3个自贡市大小。预计到去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38%。
  蓝天就是幸福。去年,成都人的朋友圈中多了一丝白色——那是西岭雪山的颜色。蓝天白云下,成都成为世界特大城市中唯一能在城中心用肉眼看到雪山的城市。
  去年前11月,全省优良天数率为84.3%,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地表水劣V类水体比例为3.4%,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去年我省启动土壤污染监测行动,全省布局点位超过两万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每隔两三天,去茫溪河边执勤,是井研县委书记周华荣的固定工作。他说,作为茫溪河的河长,最大的收获是:逐渐清澈的茫溪河已成为当地招徕游客的金字招牌。
  同样在去年,四川基本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累计8.19万名河长履新,基本实现川内河流全覆盖。从2016年开始,率先实现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整改发现问题8924个。今后,省级环保督察将制度化、常态化。
  “河流水质总体平稳,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正式离任前,绵阳市环保局公布三台县原县委书记、县长的离任生态环境审计评估结果,接受群众监督。这,也是在全国率先开展的县级党政负责人离任生态环境审计评估试点。更早之前,四川已启动实施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目前,已完成勘界划界、划入区摸底和自然生态资源资产确权等基础性工作。
  重拳治理成果初现。省河湖保护局局长徐广渊说,两年来,继续坚持长江干流四川段全流域禁采。仅去年,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突出问题专项检查中,累计关停拆除非法码头14座。而持续开展的涉林案件专项打击行动显示,全省破坏珍稀动植物案件发生率明显下降。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经济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去年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达8.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全省经济稳中有进。
  另一些数据同样让人欣喜:去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升高,三次产业占比为12.3:38.7:49;传统存量和新动能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在前年底首次实现平分秋色的基础上,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至52%,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9%。生物发电、风电等新能源增势迅猛,新旧动能转换。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经济发展生机勃勃、动能十足,一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推进的和谐画面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