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学一做”中读好“两本书”

08.06.2016  19:39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既要学习,又要做。因此,在“两学一做”中要读好“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这两本书。
  读好“有字之书”。有字之书是指书籍。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读书非常重要,要真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真读书。不是口头说喜欢读书,不做“叶公好龙”,而是内心真正喜欢读书,书不离手,手不释卷。车胤的囊萤夜读、匡衡的凿壁借光、江泌的映月读书等等,这些是真喜欢读书的典范。要向车胤、匡衡、江泌这些典范学习,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刻苦读书,真喜欢读书。而现在,我们各方面条件都改善了,有些人以工作忙为借口没有加强学习,有些人花了大量的钱买了很多书,却束之高阁,把书当作摆设品或装饰品,根本没读书。这些都不是真读书的表现。要向毛泽东一样真读书。毛泽东同志一生都喜欢读书,坚持活到老,学到老,他在延安时说读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去,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
  读好书。我国每年出版几十万种新书,加上库存书籍,可谓浩如烟海。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籍。怎么办呢?这就要有选择性地读书,读好书,读适合自己的书。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专门为干部开了12本必读的马列主义著作。这就说明读书要读像马列主义著作这样的好书。新时期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量的书籍中,领导干部应当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提升精神境界,选择那些与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密切、自己爱好和有兴趣的书来读,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取得最佳读书效果。目前,正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一名党员,要认真读好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党内法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等书籍,原原本本读,深刻领会要义、精神,提升思想水平、工作能力和精神境界。
  善读书。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其书《之江新语》中讲到了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的三种境界。境界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境界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境界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种境界,给我们很大启发。读书要树立“望尽天涯路”的崇高志向,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恒心,要讲求读书方式方法,最终实现“在灯火阑珊处”的目标。因此,善读书包含三层含义:其一,从方法上讲,读书要善于思考,带着问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学而不思则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读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时,要认真思考,要结合思想、生活、工作实际情况思考,边思考边查摆自己存在的不足;其二,从手段上讲,读书要借助新媒介新手段。用好网站、微博、微信、QQ群等网络手段,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学习,既能读到文字资料,又能读到图片资料、视频资料,这样就有助于把“两学一做”的学习内容学深学透、入脑入心;其三,从读书效果上讲,读书要和运用结合起来,用从书学来的知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开展。通过打好学习的基础,着力解决“三类问题”,达到“四个进一步”的效果。
    读好“无字之书”。习近平总书记说:“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这里的学习和实践,就是指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读有字之书固然重要,但还不够,还要走入社会,多读无字之书,深入实践学习、深入群众学习,真正获得谋事创业的本领。
    深入实践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在认识当中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说明从实践中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必须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得真知。那么,如何向实践学习呢?深入实践学习就是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基层,到基层调研,掌握基层第一手资料,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为基层群众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要立足宣传工作岗位,按照“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要求,到社区报到,为社区开展政策宣传、文化服务、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活动,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深入群众中学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毛泽东同志曾说:“要虚心向群众学习,甘当群众的小学生。”这就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拜人民群众为师,向人民群众学习。具体要做到两方面:一方面要依靠群众,要摆正心态,深入群众,虚心向群众请教,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从群众那里学得“真经”;另一方面要服务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作为党员要忠实践行党的宗旨,真正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坚持在服务群众中提升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