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古稀老人和他们坚守的一座孤岛

11.10.2014  16:20

  受央视网委托,在当地妇联宣传部王部长的陪同协调下,笔者今年9月11日,登上了离俄罗斯只有一江之隔--黑龙江省绥滨农场下辖的同北岛,并征得顾洪昌夫妇的许可后,拍摄了这组“最美家庭”原汁原味的平凡生活照片:

  现年71岁的顾洪昌叔叔和70岁的于秀琴阿姨,是黑龙江省绥滨农场的一对退休职工。2007年开始,夫妻双双在这座只有0.76平方公里的小岛上,义务守护着祖国的神圣使命,以及他们古稀之年的一种信仰。

  小岛当地人俗称黑同岛,又名同北岛。长约2600米,宽约300米,呈半月形。隔江相望与睦邻友好的俄罗斯山水相连,沿岸是一片大面积裸露的沙滩,一旦合理开发利用,其旅游价值决不亚于电视画面上见过的深圳大小梅沙,顾叔叔兴致勃勃地讲。岛上自然植被非常茂盛,生长着数十种落叶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以及其它叫不上名的珍稀鸟类。两位老人与它们和谐共处,比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还要美。

  小岛之所以能保持今天的原始风貌,某种程度上讲,诚然与两位老人默默守岛的奉献精神离不开。据顾叔叔和于阿姨介绍,2007年驻守岛上至今,他们每年都要劝退数十起,来自当地村民乱砍滥伐、随意采挖沙滩的破坏行为。通情达理的经老两口一说马上就会自觉离开,个别不听劝阻的,顾叔会及时向场部汇报,由组织出面处理。

  在与两位老人唠嗑时,笔者了解到,刚上岛的头些年,岛上条件极其艰苦,住处是用泥巴糊起来的草棚窝,没有电,全靠点蜡烛解决照明。冬季就更遭罪了,未曾体验过的人是很难想象,冰天雪地里的冷酷,究竟有多彻骨。如今条件有了根本性的改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据笔者所知,上级主管部门已经将顾叔叔驻守的这座小岛,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为其安装了太阳能、电视网络地面接收器等设施。这样一来,两位老人的照明用电,基本上不用愁了。去年顾叔叔的大儿媳,为让公公婆婆能收看到电视,自掏腰包给老人家购买了一台步步高手提电视机,目前可收看四十几个频道。

  两位老人在岛上的生活非常有规律:夏季大多数情况下都在凌晨三点半至四点之间起床,一日三餐,每天不定时收看100分钟左右的电视新闻,但晚九点之前必须睡觉。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顾叔叔则是去沙滩上转一圈,捡拾那些或人为或其它如大风、涨潮等自然因素,漂刮过来的酒瓶、矿泉水瓶、易拉罐之类的遗弃物。而于阿姨当仁不让地负责打扫卫生,和后勤保障工作。当然了,与他们相依为命的五条大狗狗,就像家庭成员一样,被于阿姨视为重点保护对象,伺候得屁颠屁颠,寸步不离围着主人团团转。在巡视一圈之后,顾叔叔会把注意力集中到,他在出江前的准备工作上,检查渔网是否有漏洞,以及维修渔船时派上大用场的滑轮吊是否正常,如此等等。

  太阳升起的时候,顾叔叔讲,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究竟因为什么,自己会神情非常庄重地,久久凝望着东方,仿佛看到了某种信仰的力量一样。那一刻,他默念最多的并非牵挂,而是那首耳熟能详的老歌。须臾间,浑身上下就有股使不完的劲,在心底里暗暗鼓舞着自己:“顾老头子啊,你要始终保持40岁的强壮体魄,30岁的年轻心态,用实际行动,向全社会传递两位古稀老人,在一座荒岛上如何爱国的正能量!

  顾叔叔兴高采烈地,给笔者描述他当时的心情。岛南靠内陆水域停了一条小舢板,笔者向顾叔叔打听其用途,老人家说舢板并非用来打鱼,而是外围水域较浅,柴油机船在其中无法行驶,这周边的巡查、垃圾清理全靠它开展工作。

  太阳升起的时候,顾叔叔讲,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究竟因为什么,自己会神情非常庄重地,久久凝望着东方,仿佛看到了某种信仰的力量一样。那一刻,他默念最多的并非牵挂,而是那首耳熟能详的老歌。

  多年在岛上默默坚守的顾洪昌叔叔和于秀琴阿姨,如今已名副其实地成了边防官兵心目中,最值得尊敬的一对非编制“老战士”。战士们每每巡逻至此,总要上两位“老兵”那里来取点经。据顾叔叔讲,他和阿姨是在同一年进的农场上班,那是1960年。阿姨因为身体原因,1991年就提前病退了,而他自己则是一直工作到2005年,才从岗位上退下来的。顾叔叔特别喜欢关注国内外新闻,据他自己讲:军事农业、海峡两岸、中文国际,基本上属于其固定的三个频道。笔者下榻的9月11日晚上八点多,女儿特地打电话来告知老人家,延寿县越狱逃跑的最后一名要犯已逮住了。顾叔叔一个劲说:“好!好!终于逮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