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明:改革着力攻坚突破 从人民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
“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依法治省进程,更加符合四川实际的改革方案和路线图、时间表已经形成”。
2013年,对于四川来说是极为特殊、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刚刚完成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任务的四川,又遭受芦山强烈地震和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的冲击;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又面临化解过剩产能、经济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
在特殊、艰难、不平凡的一年中,四川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把握和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开创了新局面,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了新风气、展示了新形象: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自然灾害,四川认真落实“以地方为主”的应急救灾工作新机制,迅速有效开展抢险救援,把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针对灾区实际和群众需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制定过渡安置方案和有关扶持政策,震后2个月顺利完成近80万受灾群众过渡安置。在抗洪抢险中,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救灾”的意识,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尽最大努力避免重大人员伤亡。高度重视地震和暴雨洪涝灾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情况,实施过渡安置房提升行动,提前做好过冬御寒物资储备和发放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欢乐过年。
面对特殊困难和严峻挑战,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及时制定实施稳投资、抓工业、促消费、推进城镇化及促进稳增长、调结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在大灾之年和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转方式调结构,关闭424家小煤矿,淘汰钢铁、水泥等行业过剩产能企业433户,推动“七大优势产业”和“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切实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大力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天府新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三大新兴增长极”建设。成功举办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科博会、西博会等展会,集中开展了民企入川、央企入川、港澳企业四川行等投资促进活动。
在通过抓发展整体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加大民生投入,着力解决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问题。加快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发展,构建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对鳏寡孤独等困难群众采取特殊帮扶措施,守住“保基本”的底线。集中力量打好扶贫攻坚战,仅去年一年就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125万人以上。
大力推进依法治省和民主政治建设,制定出台了《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动真碰硬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坚持教育引导和依法惩治两手抓,坚决严肃查处各类腐败问题,全面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过去的一年,四川不仅保持了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也保持了全省上下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面临多种特殊困难和严峻考验的情况下,取得这些成绩尤为不易。
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瞭望》新闻周刊就社会关注的热点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明。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
【新闻背景】
过去一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万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1%和12.8%。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位居经济大省前列,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
《瞭望》:2013年,四川面对那么多特殊困难和严峻挑战,是如何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大局稳定的?
王东明:我们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通过系统深入的调研,清醒认识到,虽然近年来四川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并没有根本改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将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坚持全省工作主题不动摇。
我们强调的发展,绝不是脱离实际盲目追求高速度,而是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发展,不简单以地区生产总值论英雄,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增长。
《瞭望》:当前,四川发展主要面临怎样的困难与挑战?将如何应对?
王东明:四川与全国一样,面临着世界经济增长整体放缓,自身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人口红利、劳动力资源优势弱化,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不强,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等突出矛盾和挑战。同时,四川还面临着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就业结构不尽合理,有效支撑不足,地方政府负债较重,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芦山地震和暴雨洪涝灾害恢复重建任务艰巨繁重等特殊困难和问题。
我们将以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充分释放改革动力,挖掘经济增长潜力,保持转型发展定力,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大力推进依法治省,着力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策环境,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改革再出发,四川如何全面深入推进?
【新闻背景】
今年2月,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四次全会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探索符合四川实际的改革开放之路,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瞭望》:我们了解到,四川深化改革的准备工作起步较早,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王东明:我们认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谋定而后动,坚持眼睛向下,注重实际问题研究,不生搬硬套,不急于求成。去年10月,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省委就提前确定了涵盖“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的22个重大改革专题,由省领导牵头开展调研,总结改革经验,查找改革症结,提出改革建议。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省委多次召开会议,深入学习中央《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在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和总体部署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专题调研成果,形成了更加符合四川实际的改革方案和路线图、时间表。
《瞭望》:四川确定了什么样的改革目标任务?如何确保实现?
王东明: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难度更大。一方面,我们坚持突出问题导向,把改革着力点放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上,抓住关键问题,着力攻坚突破,从人民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另一方面,我们注重统筹协调,根据不同领域的改革任务,分门别类制定改革的意见和措施,科学确定改革的时序和重点,使各项改革同频共振、良性互动。
在整个改革任务中,我们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以此牵引带动其他领域改革。对各个领域改革,要抓主要矛盾,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治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文化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社会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社会建设与治理的关系,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突出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
【新闻背景】
今年初,四川制定出台了《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明确了依法治省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行动进程和主要任务,并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按照“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纲要》,不断提高依法治省水平。
《瞭望》:四川鲜明提出把依法治省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来抓,请问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王东明: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法治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是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和遵循。
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四川是欠发达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会发育程度相对滞后,长期以来积累的社会矛盾比较复杂,有的还很尖锐。没有法治的保障,就犹如坐在“火山口”,社会稳定没有根基,改革发展难以推进。
《瞭望》:法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保障,同时法治本身也需要通过改革不断加强。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加快法治四川建设步伐?
王东明:改革是解决目前我们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重要途径,法治四川建设也不例外。改革不仅为法治四川建设提供了路径,也提供了动力。
加快法治四川建设步伐,需要改进执政方式,改革行政体制和司法体制。通过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促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行政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通过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提升司法公信力,维护司法权威。
法治是最大的善治。只有以法律控制权力,以制度规范权力,以民主监督权力,才能防止以权压法、以言代法等问题。不能因为权力介入改变办事结果,不能因为人为原因影响处理公正。规范权力运行,加强权力制约,都要靠深化改革。
《瞭望》:四川确定的依法治省目标令人期待。我们更想知道,有哪些阶段性的推进计划和具体措施,来确保目标的实现?
王东明:依法治省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渐进性,需要统筹当前与长远,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我们确定了到2020年分阶段推进的目标任务,前4年主要是全面提升法治建设和依法治理水平;后3年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法治建设长效机制,基本实现依法治省目标。
怎么建设一支“好干部”队伍?
【新闻背景】
去年以来,四川启动实施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力争用5年时间分级分期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人才6.2万名。
《瞭望》:您如何评价四川的干部队伍?您认为,什么样的干部才是四川优秀的干部?
王东明:反腐败斗争,我们党是坚定的,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有贪必肃、有腐必反!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进一步加大反腐力度,并且取得了成效,赢得了人民拥护。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同层级的党员干部受到了党纪国法的惩处,其中也包括曾经在四川各级岗位上工作的党员干部,但毕竟只是极少数,不能代表四川党员干部的主流。我们四川党员干部队伍经历过大灾大难的考验,在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改革发展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命,是一支可以信赖的队伍。
四川发展需要的干部,应该是“思想解放、敢闯新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勤奋敬业、甘于奉献,品德高尚、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我们将认真践行“好干部”标准,以更大力度抓好干部教育和培养工作,紧扣改革发展任务选贤任能、排兵布阵、调兵遣将,为四川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瞭望》: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四川将有怎样的探索?
王东明: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重点围绕五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一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强化党委(党组)、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在干部选任中的权重和在干部考察识别中的责任。二是深入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完善非定向推荐领导干部、全委会推荐重要领导干部等办法,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三是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差异化分类考核体系、综合考评体系。四是完善基层公务员考录制度,降低艰苦边远地区公务员考录门槛,完善任期管理机制,探索面向工人、农民工考录乡镇公务员办法,加大从优秀村(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力度。五是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探索建立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健全基层干部报酬待遇稳定增长机制,鼓励基层干部安心干事创业。
此外,我们还要探索面向全社会广纳贤才的机制办法,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畅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领导岗位和公务员队伍渠道。
《瞭望》:建设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离不开对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与监督体系。四川在这方面将会有哪些动作?
王东明:我们主要在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积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支持系统,完善决策失误纠错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立项审批信息公开、资金监管、专项检查、绩效评估和责任追究制。
二是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和政风行风满意度测评在责任制考核中的作用,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不正之风长期滋长蔓延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实行“一案双查”制度。
三是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建立健全改进文风会风、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治理吃拿卡要、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基层及群众等制度;建立干部驻乡进村入户蹲点调研制度;完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改革政绩考核机制,着力解决“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严肃查处违反规定超标准享受待遇等问题;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亲属经商、担任公职和社会组织职务、出国定居等相关制度规定;开展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