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荒坡地上圆起“脱贫梦”

28.01.2016  14:59

        中新四川网1月28日电 (刘刚 通讯员陶广汉 叶宏)“如今交通和水源等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我们还是能大胆的进行农业项目生产了。”28日,眉山市东坡区柳圣乡八井村的干部和群众告诉记者,区上的联系帮扶工作组确实是为咱们办了实事。

        虽然正值隆冬时节,但雪后放晴的山丘仍显生机。记者走进眉山市东坡区柳圣乡,只见一处地形狭长的荒山丘上,一条新修的水泥路从山脚蜿蜒穿过山顶,一口口刚建成的蓄水池分布在斜坡地边。

        据了解,地处旱山坡地较多的八井村,是东坡区80个市、区贫困村之一,自东坡区编办为民服务“五个一”工作组进驻该村以后,随着土地整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全村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共新栽植“樱红李”品种200亩,高换品改水果面积220亩,使“春见”、“沃柑”等优质水果达到650亩,种植订单蔬菜600亩,增收门路的逐渐拓宽,让干部群众越来越有信心。

        “唯独1组和5组的村民们兴奋不起来。”村支书何云辉介绍,主要是两个组共处的一片80余亩的荒山,这里因地形高而狭长又被称为“长山”。山坡上都是夹杂着石骨子的贫脊地,只能种植玉米、红苕等旱地作物,收成好坏大多靠天,栽植的部分果树,也因缺水而干死,加上路不通,运输难。因此,此荒山也就处于半耕半荒状态,逐渐成为了全村被遗忘的“角落”。

        脱贫的希望就在“长山”,致富出路也在“长山”。据介绍,自2015年入秋以来,刚驻村不久的“第一书记”花毓兰与同时来联系贫困村的眉山军分区以及区编办为民服务工作组一道,会同乡村干部经过对“长山”的实地考察论证,认为至少有两大开发价值:一是“长山”狭长的山形与外来业主已投资1600万元建设的嘉霖生态园相邻,依托该园可以配套发展生态乡村旅游。二是山坡地土质、气候、光热条件适合栽种李树,树下还能种植有观赏价值的经济作物,只要开发利用得好,何愁不能增收致富。于是,相关联系帮扶部门齐心协力,成员单位眉山军分区更是不惜从资金上鼎力支助,首先从破解荒坡上道路不通、缺乏水源的“两难”着手,采取群众投劳与专业施工结合办法,很快把一条575米长、2.5米宽的水泥路从山脚修到山顶,并且在沿路两边的坡地里,集中新建成多口蓄水池,使沉寂多年的“长山”开始“变脸”。

        “现在运输方便,水源也不愁,脱贫致富更不是问题了“。村民李俊文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

        东坡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帮助其改善了生产条件,还要引导他们发展产业。当地将采取群众土地入股或引进业主开发的方式,将这片80亩的荒坡地实行统一开发耕种,计划开春后全部种植成“樱红李”。树下间种油用牡丹,并逐步将观赏、采摘、休闲融为一体,与邻近的嘉霖生态园优势互补,打造特色乡村旅游,让其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亮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