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业者有业 记宜宾江安职教领军旗手谭如凯
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闵勇智 记者 马春莲 实习记者黄崧伦) 在宜宾,有这样一所学校,去年的教育教学质量获得全市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位列同类学校第一名;学生的科技创新作品年年获得市一等奖。
同年12月,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六部委组织开展的“第十届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获得四个优秀奖,填补了该县职业教育系统没有国家级正规大赛获奖记录的空缺;在四川赛区获得四金八银两铜的佳绩,名列全省职院校前20强,排名在宜宾市职业院校的第2位。
这所学校就是位于宜宾市江安县的江安江南职业学校(即江安县第一职业中学校,以下简称“江南职校”),这所学校的领军人是谁?有怎样的故事?近日,记者专访江南职校校长谭如凯,了解其学校创建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宜宾江安县江南职业学校校长谭如凯
A 从重庆到江安:让无业者有业
谭如凯出生在重庆市江津区一个偏远的农村,家境贫寒的他,在校学习非常用功,成绩也很优秀,1999年,考入重庆教育学院(今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大学毕业后,进入了重庆市职业教育集团的重庆江南职校,从事就业领队工作。
就业领队,就是率领即将毕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2004年上半年,谭如凯率领350余名学生到福建的企业实习。一天,他在一个川味小餐馆吃饭,在与餐馆老板闲谈中,了解到老板来自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农村,虽然来福建打工多年,但因没有特长技术,只能在建筑工地干苦力,后来看到四川人多川菜馆少,就在路边开了个川味餐馆。
当听说谭如凯是职校的,便告诉他:江安县还没有职校,许多初中学生没考上高中,找不到合适的事情做,就在家中闲耍,经常无事生非,如果能在江安办个职校,生源不成问题。
有道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谭如凯心想,既然江安没有职校,如果在江安建个分校,把人口就业压力通过职业培训转化成为能工巧匠,让无业者有业,岂不是件大好事?
谭如凯立即把这个思路向领导作了汇报,得到允许的答复后,2004年5月,谭如凯来到江安,深入桐梓、四面山、铁清、迎安等农村中学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还到江安附近的长宁、兴文、南溪等区县初中学校调查生源情况。
在当地人的支持下,江南职校从底蓬、桐梓等乡镇招了数十名学生到重庆江南职校读书,他要让江安学子亲身感受体验到重庆江南职校的教学质量和广阔的就业前景,为建立分校奠定群众基础。
同时,谭如凯多次到江安县教育局汇报自己的想法、打算,系统地介绍江南职校的办学规模、办学宗旨、就业市场等内容,引起县委、县政府对建立分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05年,江安县相关领导对与江南职校合作办学通过深入了解,对来江安洽谈合作的十余家办学机构进行甄别后,对江南职校的态度从认可进一步为大力支持。“引进外地职业学校,培养地方建设人才,扩大青年就业门路,为江安发展添砖加瓦。”成为江南职校与江安县的共识。江南职校也立下要建“千亩职教校园,万人职教名校”的雄心壮志。
B 从无到有:艰苦建校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雄心壮志和蓝图已有,还需化为现实。
2005年3月-6月,江安县委、县政府与重庆江南职校就联合办学问题进行了多达26次座谈,对办学规模、办学时间、双方义务、权益、责任作了细致的讨论与协商。6月,县政府正式同意,与江南职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书,协议明确“江安出钱,江南出力,共同办好江安职业教育”。联合办学时限为办学15年。
为了办好江南职校,谭如凯确立了办学目标:培养贫民家庭的拯救者;出能工巧匠,育豪商巨贾,助寒门学子成才;建中华名校,塑职校典范,促民族复兴。
6月的江安,已经是高温天气,谭如凯带着24名从重庆来的教师走进学校校址的江安县原桐梓第二中学和原双松塑料厂,没有床,男老师便扔下破席子睡在地上,女老师也只能睡在一张破烂不堪的乒乓台。
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没人叫苦,也没人说累,大家只有一个想法,与时间赛跑,在50天内要将学校整修好——实际上,老师们仅用了20天,整修好教室的门窗,平整了操场,维修了食堂、学生宿舍、公用水管,教师办公室与宿舍等,安装调试好从重庆运来了几车教学器材,让学校内外面貌焕然一新。
距离开学仅有30天了,可学校至今还没招到新生入学。谭如凯便带着老师们深入江安县各乡镇开展宣传动员,大家走村串户,宣传读职校的种种好处,“啥子叫职业教育?我们从来没听说过这玩艺儿,娃儿些接受了职业教育有啥子好处?”面对家长们的疑问,老师们耐心地解说,并拍着胸膛向家长们保证:“只要读了我们江南职校,就能找到工作,学校可以保证做到这点。”此外,学校还承诺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减免学杂费。
经过近1个月的努力,江南职校成功招收到358名学生入学,总算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第一学期,学校开设了电子、服装、旅游、计算机、幼教等5个专业。老师们上课非常努力,学生们也很刻苦,成绩也很突出,一些学生现在已成为一些名优企业的骨干力量;尤其是旅游专业的学生张勤,到新加坡就业,由于工作非常出色,连续两年受到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接见。现在,她已担任新加坡珍宝集团高级经理,年薪数十万。此外,在江南职校毕业的学生中,还出了27个年轻的千万富翁。
C 挫折与内乱:历尽艰难 浴火重生
但是,在江南职校的发展中,并非一帆风顺。
2005年10月,正常的教育与教学仅仅运行3个月,江南职校就出现令人惋惜的内部挫折。
江南职校在创建之初,把招生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为此,学校组建了强大的招生团队,招生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为了加强招生工作的力度,学校还制定了鼓励措施,根据业绩给予奖励。
但因工作经费和工作岗位等问题,在招生团队内部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导致招生人数严重下滑,2006年一年仅招到学生200余人,谭如凯对此非常苦恼。
与此同时,有人见江南职校办得很成功、有利可图,甚至萌生了夺权谋利的想法,想把谭如凯赶走,他自己来当校长。于是,便利用招生团队之间产生的意见分歧,指使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到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告状,指责江南职校招生工作中存在操作不规范的现象。
面对这些指责,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充分肯定江南职校的办学思路和工作目标。谭如凯把这种支持化为前进的动力,千方百计化解招生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以赴抓好本职工作。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此时,按照重庆职教集团的委派,学校实行“多权分立”,校长不能管财务权,为规范办学任何一笔正当的业务开支,都要经过重庆方面的签字同意。
没有了经济支配权,如同绑缚了学校的手脚,如同让一名没有军权的将军指挥出漂亮的战役,这种管理格局给谭如凯带来了无限的烦恼。
在这种内忧外患面前,如何让学校的教学工作平稳运行,成了谭如凯经常思考的问题。敢于向命运挑战的谭如凯,排除了外界的干扰,又遭受内部的打压。
在此期间,学校不少教师给了他宝贵的鼓励和支持,希望他顶住来自内外的压力,不能让学校的教学质量下降,要用招生上的规模、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优质就业告诉给学校泼污水的人:“感谢有你们的伤害,让江南职校历尽艰难,终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实现更稳健发展,并越办越好。”
D 扭转局面:就业率达到100%
为迅速扭转招生下降的局面,从2007年上半年起,谭如凯对招生鼓励措施作了一些调整,以促进江南职校的长远发展。
他首先与全县各乡镇中学作了进一步沟通与协调,将招生的重点放在乡镇中学,并配以激励机制,招生工作出现良好势态,当年有500多名新生报名入学。
与此同时,谭如凯将学校发展的重点放在安置学生就业方面,把就业作为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增加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此前,谭如凯在福建、浙江、广东等沿海省市担任过就业领队,与众多知名大企业保持了良好而密切的协作关系,为江南职校的就业安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学校与中国长城科技等10家五百强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
2007-2009年,江南职校的就业率达到了100%(包括10%的国外就业率),学校的高就业率成了吸引学生的品牌,从2009年起,学校招生人数连续上升,2013年招生人数比2009年多了一半,从636人到913人;优良就业率(进入名优企业工作、月薪4000元以上)达到86.3%,出国就业率从10%上升到了20%,学校进入了一个良性发展阶段。
江南职校的产、学、研也得到了全面上升,2013年,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获得了宜宾市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位列同类学校第一名;学生的科技创新作品年年获得市一等奖;2013年12月,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六部委组织开展的“第十届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获得四个优秀奖,填补了江安职业教育系统没有国家级正规大赛获奖记录的空缺。在四川赛区获得四金八银两铜的佳绩,名列全省职院校前20强,排名宜宾市职业院校第2位。
此外,建校以来,江南职校先后投入700多万元资金,改善了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和生活设施;目前,学校新建6000㎡的运动场,2000㎡的塑胶操场,增加15间教室,新修600㎡食堂。
截至目前,已有3000多学生从江安职校走向工作岗位,12600名学员从这里走向更好的工作岗位,为建设和谐江安作出了杰出贡献。
江南职校优秀学生张勤
“我们将用3年时间争创‘省级示范职校’,用5年时间打造成现代职校,用10年时间创‘中华农村名校’。”谭如凯对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