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宜居宜业宜商的城市名片——通江高明新区建设纪实

13.02.2014  19:41

  去年来,通江县把高明新区作为“魅力山水红军城”的重要组团进行大手笔规划、大力度推进,目前,新区已崭露头角,即将成为宜居、宜业、宜商的城市新名片。

  景城产城文城一体

 

  在高明新区发展定位上,通江县提出了“景城一体”、“产城一体”、“文城一体”的宜居宜业宜商城市新概念和“一心两轴六区”互动的总体规划。

 

  景城一体。利用规划区内较陡的山坡和丰富的植被,建成两个生态公园;利用新区7.2公里长的滨江岸线和平均50米进深的滨河绿地与沿江绿化节点串联成滨江绿化带;精心打造“赤川昔影”、“书岩古篆”、“文笔奇峰”、“旷日晴岚”等八大滨江景观;结合自然地形,建造梯步加平台相结合的广场及登山步道,形成气势磅礴的门户景观。

 

  产城一体。以旅游产业为导向,设置红色观光及休闲、餐饮、接待等服务产业;设置新城商业办公中心,推动产业转型;充分利用江河、山体等景观资源,结合红色走廊、川东特色,设置休闲服务带,实现新型产业与城市的融合。

 

  文城一体。依托红色文化,借力打造“魅力山水红军城”,打造层次立体化的红色走廊、设置丰富鲜明的红色主题景观;挖掘隋唐摩崖造像、巴人文化等丰富的历史文化,精心打造厚重的历史文化景观;利用规划区内与周边良好的绿色生态资源和通江银耳等特色农业文化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自然文化;建造登山梯道、步行廊道、商业步行街区,提倡步行,公交出行,形成“慢”文化。

 

  “一心两轴六区”中的一心就是高明新城核心区,两轴就是高明湖及巴(中)至万(源)高速公路通江段连接道的景观休闲轴和高明大道的都市活力轴,六区就是新城核心区、生态居住区、休闲度假区、文化博览园区、运动休闲区、山地公园区。

 

  在产业布局上,高明新区按照“产城一体、城园相融”的发展模式,加快构建以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新增长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分区规划为教育科研园区、银耳产业园区、商贸园区、商住区等。

 

  高明新区建成后,通江城区面积将从原来的7.5平方公里拓展到30平方公里,2020年通江县城人口从18万增加到30万,相当于再造一个新通江城。

 

  干群同心打响新区建设攻坚战

 

  詹粒是通江老县城的一位居民,多年来走南闯北,今年回家过春节,听说高明新区建设得非常漂亮,就带上一家人专门去看。詹粒说:“走进高明新区,感觉就像走进了大城市。”

 

  “一年奠定基础,三年初具规模,五年新区崛起。”这是通江县为新区建设确定的时间表。2013年,完成24米城市主干道、18米次干道、安置房、广场等项目的建设任务;2014年,开工建设180万平方米的商住楼,达到2万人入住条件;2015年,石牛嘴新城基本形成,达到3万人入住条件。

 

  推进新区建设,拆迁至关重要。通江抽调最能吃苦、最善做群众工作的干部组成45人的拆迁安置攻坚团队,进行全力攻坚。为提高效率,新区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对砖木、土木等不同结构的住房实施不同的补偿标准,按房屋占地面积15%返还营业面积,对最先配合拆迁工作的前50位拆迁户给予10000元奖励,第51至第100户给予5000元奖励。

 

  目前,新区完成高明新区城市设计、文化博览园区城市设计、高明湖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等30多项规划设计,开工和建设了高速连接道、高明大道、石牛大道等30多个项目,累计投资35亿元。

 

  用市场办法经营新区新城

 

  “自从我到新区后,这里天天都在变。”谈及高明新区投资环境的变化,通江在外成功创业人士马青胜深有体会,“当时这里就是一片烂泥地,周围是一片荒山坡,政府的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让我感动,所以我决定在这里投资建设新城。”

 

  成立高明新区以来,通江就一直在角色转换上下功夫,用经营新区新城的理念来建设新区新城。这样不仅增加了投资者的信心,也从根本上解决了新区新城建设中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思路和角色的转变,使高明新区成为投资者的首选地。同时也改变了政府在建设新区新城过程中的大包大揽大投的被动局面。宏伟的规划、高端的定位、辉煌的前景、特惠的政策,使不少客商纷至沓来。

 

  “我们基本每天都有招商活动,每天都要接待数起投资考察的客人,这已成为我们的工作常态。”高明新区招商办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大集团把目光投向高明新区:成功引进成都泰博实业有限公司、四川星星建设集团、深圳燕家隆集团、中国太平洋集团、成都亿品投资有限公司、广西建工集团等30多家守诚信有实力的大型企业……目前,高明新区累计招商引资53.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