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片《摆脱贫困》第六集 家国情怀
原标题:脱贫攻坚大型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第六集 家国情怀
【序】
【解说词】
摆脱贫困,圆梦小康。
为了这千年的企盼,中华民族孜孜以求,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
【现场同期】
脱贫攻坚,我是战士,不打胜仗,誓不罢休。
【解说词】
这场倒计时读秒的脱贫攻坚战,没有枪林弹雨、浴血拼杀,却同样英雄辈出,气壮山河。
【同期】习近平
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人民的美好生活,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
【解说词】
这一诺,重千钧!
万水千山,浸润着满腔热血、风雨兼程,也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与牺牲。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现场同期】
我们朱院士赢了!
【解说词】
2020年春天,一场热闹的带货直播在云南澜沧的云山村进行着。
【现场同期】
醋熘土豆丝,尝一点!
【解说词】
短短一个小时,当天挖出的25吨土豆就销售一空。这场直播的带货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
【同期】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有勇
你看一看这土豆好不好,跟我的脸作一个对照!
【字幕】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解说词】
澜沧,地处西南边陲,是一个深度贫困县。2015年,根据国家统一部署,中国工程院在这里定点帮扶。一直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朱有勇院士,先后14次带队前往云山村实地调研。
【同期】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有勇
几袋苞谷,一个火塘,看完以后我都流泪。本来自己还以为是有能力的人,但是还有这么多的贫困人口,我们实际上是失职,感到非常内疚。
【解说词】
从那时起,中国最边远的院士工作站设立在了这个小山村。朱有勇发现当地雨水少,也没有霜冻,很适合种植冬季马铃薯,十一二月播种,过了年就能收获,有了这个时间差,澜沧就可以成为全国最早上市的鲜薯产区之一,不愁没有销路。
然而多年来,这里的人们就没有冬季下田劳作的习惯。
【同期】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有勇
冬天不干事的,我们跟他说点什么呢,他就伸手,实际上就是(以为)我们来扶贫就给他点钱,给他点东西。来没有,我们没有,那我就教他们说,你们跟着我干,他不相信。
【解说词】
为了打动村民,朱有勇在村里租了一块地,带着一群教授在田间忙碌。三个月后,硕大的马铃薯密密麻麻地躺在地里。
【同期】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有勇
一亩地可以收三吨多马铃薯,这个水平是一个什么水平呢,是欧洲荷兰人种的水平。一亩地一个人就脱贫了。
【解说词】
一亩地,一百天,收入就能上万,这神话般的致富经轰动了边陲小寨。紧接着朱有勇放出消息,要开办技能实训班,想致富就能来免费学习。
【同期】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战马坡村村民 李福
好不容易他们来了,我就是赶紧去了,摩托也干干净净洗了去的。
【解说词】
张六金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也立刻报了名。
【同期】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云山村村民 张六金
他(朱有勇)是手把手亲自教给我们的。
【同期】张六金妻子 李娜倮
不穿鞋子就下地。
【解说词】
第一批试种,张六金就收获了两万多块钱。
【现场同期】
马上回去给我媳妇保管。
【解说词】
眼见为实是最好的推广,全村的致富信心都被点燃了。2018年3月,一颗近三斤重的马铃薯,被朱有勇院士带到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通道”上。
【现场同期】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有勇
2016年我们示范推广了100亩,每亩平均3.1吨,卖价3000块一吨,一亩地农民收入9000块钱。
【解说词】
这一次,朱有勇为产自澜沧的马铃薯在人民大会堂带了一次货。有政府的支持,中国工程院的技术,加上销售商的订单,澜沧县冬季马铃薯的种植从最初的1个乡镇100亩,发展到现在的17个乡镇1万多亩。
科技的种子开始在这片红土地上萌芽,5年多来,全县2200多位农民学员在院士专家们的指导下,变成了致富的带头人。
朱有勇始终铭记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期许:“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同期】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有勇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真正来地里面写,那才叫真本事。
【解说词】
扎根乡土、心怀群众,千千万万的科技工作者,用他们的辛劳与付出,把丰硕带到荒野,让脱贫致富的梦想,拥有了无穷的加速度。
【字幕】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丙中洛镇
【解说词】
索道悠悠,热闹的小镇在那头,娜里的家在这头。
因为日子太穷,娜里刚出生不久父母就离异了,爸爸外出打工再也没有回来,妈妈改嫁后,她就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三岁时,娜里不小心被树枝戳伤了眼睛,山里的医疗条件有限,她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左眼失明。
【现场同期】
娜里!娜里!
【解说词】
三年前,管延萍医生来到这间小屋,给娜里的爷爷奶奶背来治疗他们老毛病的药,并抱着一线希望带她去县医院做了眼科检查。尽管没有办法再治好眼病,但管延萍的悉心陪伴,让娜里渐渐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同期】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丙中洛镇秋那桶村村民 娜里
摸我的手,抱在妈妈怀里一样的感觉。
【解说词】
2017年3月,管延萍作为珠海市首批驻点帮扶医生来到怒江。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中,珠海市为怒江州带来了资金和先进的医疗技术,让这里的医疗条件得以极大改善。但在管延萍医生负责帮扶的丙中洛镇,如何增强村民的健康意识,是她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同期】珠海市派驻丙中洛中心卫生院帮扶医生 管延萍
你看就比如说娜里的眼睛,三岁的时候一个意外,小小意外戳伤了,戳伤了就不治疗,导致了残疾,所以就感觉到他们这边这个医疗卫生太需要了。
【解说词】
那时候,主动来卫生院看病的村民很少,管延萍就和同事们背上几十斤重的医疗设备,沿着悬崖峭壁间的小道,徒步进山。
【现场同期】
因为长期头发被水浸着,所以他这个地方皮炎很重的,以前是这么大一片,现在都基本上好了。
【解说词】
双拉村的学罗军身患重病20多年,病情发作随时可能伤人,过去除了母亲,没人敢接近他。每次来村里问诊时,管延萍都会特意到他家待上半个多小时,为他洗头、剪指甲,一点点尝试着和他沟通,直到大半年后的一个冬天,学罗军终于回应了她。
【同期】珠海市派驻丙中洛中心卫生院帮扶医生 管延萍
那天天气特别好。我说我们出来晒太阳,他说嗯,然后就慢慢扶他起来。他就开始跟我说话了,我说:你好,半天才蹦出俩字来:你好。
【现场同期】
看到我开不开心啊?
开心!
好啊。
【解说词】
和学罗军一样,乡亲们开始向管延萍敞开心扉,把健康托付给这位异乡人,从陌生到熟悉,这份情谊映在眼中,也刻进彼此心里。
【同期】珠海市派驻丙中洛中心卫生院帮扶医生 管延萍
那个时候他们好困难。村民他就问我,他说医生,鸡蛋能不能吃,我说(病人)能吃。他就抱来差不多十多个鸡蛋,就跑过来,说医生你吃,他那个时候是留着要孵小鸡的,我说他这几个鸡蛋不留着孵小鸡,怎么回去煮给我们吃,那时候特别特别感动,也特别特别心疼他们。
【解说词】
翻山越岭、以心换心。
2017年秋天,为丙中洛全镇居民做完第一轮医疗普查,下一步工作刚刚开始,管延萍接到通知:半年帮扶期已满,她可以回家了。
【同期】珠海市派驻丙中洛中心卫生院帮扶医生 管延萍
这一撂下,再来一批,刚刚熟悉,又要走了,当地的医护人员每来一个人适应一个人,每来一个人适应一个人是很难的,又很乱。
【解说词】
考虑再三,管延萍向上级递交了继续留在丙中洛的申请,随后,她又多次申请延期,在这里工作了整整三年。
这三年间,管延萍带着当地医护人员,为丙中洛全镇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5143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都拥有了这份保障。
如今,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硬化路已经连接起丙中洛的每一个村寨,学罗军一家盖好了新房。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娜里也要在县城安家了。
【字幕】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 幸福新区安置点
【解说词】
过去一直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的小姑娘,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房间,管延萍特意买了一张娜里最喜欢的床送给她。
【现场同期】
看那边多美,你看这整个贡山县城,怒江就在我们的脚下,看到没有。
【解说词】
躺在新家的小床上,娜里悄悄告诉管延萍,夜里她会做一个很美的梦。
【现场同期】
管延萍:会梦到什么?
娜里:梦到,管医生!我们一起玩。
管延萍:我们在哪里一起玩?
娜里:海边!
【解说词】
山的那边是海,是管医生来的地方。现在,第六批驻贡山医疗帮扶队员即将到达,管延萍也要离开这片大山了。
【现场同期】
(唱)高高的雪山怒江州,怒江的清水清又清,珠海和怒江心连心。
余秀兰:我们的管医生,丙中洛的姑娘要回去了。
管延萍:我也是丙中洛的女儿了。
余秀兰:要回去了。
【字幕】2020年4月8日 管延萍三年对口医疗帮扶工作结束
【现场同期】
把宝宝喂得健健康康,让他健健康康成长。
这个是谁画的?
还是舍不得你走啊。
我也舍不得你。
【画外音】珠海市派驻丙中洛中心卫生院帮扶医生 管延萍
丙中洛是我又一个故乡。脱贫攻坚路上有千千万万的人,我在这真的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石子。其实走到最后,走到今天,虽然有苦,还是甜多。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这里的人,永远都不会忘掉的。
【片花】
【字幕】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 麻怀村
【解说词】
麻怀村,茫茫群山深处的一个古老村寨。
从1999年开始,麻怀村村民们决定要在大山的肚子里,打通一条通向外界的隧道。
【同期】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麻怀村党支部书记 邓迎香
坐在冰冷的水里,一个挨着一个,用大锤敲一点,就一个传给一个传出去。油烟就熏在你的脸上,只能看到两个眼睛圈圈转一转的,根本认不得对方是谁。
【解说词】
邓迎香恨透了这座大山,当年,正是因为它的阻隔,儿子发烧没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同期】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麻怀村党支部书记 邓迎香
那天晚上很黑,孩子发高烧不退,往医院跑。还没有到(医院)的时候,我们就感觉他就没气了。他才是三个月大,就在我的手上就渐渐冰凉下去。
我就放声大哭,我牙都差不多咬碎了。
【解说词】
残酷的现实,让邓迎香和麻怀人意识到,不打通大山,这里就没有未来。
2001年正月,在奋战了整整14个月后,邓迎香与乡亲们用钢钎和铁锤,凿通了一条可供人弯腰行走的隧道。
【同期】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麻怀村党支部书记 邓迎香
人可以放手下来,就像狗一样可以爬出去,年纪大一点的这些老人手指甲全部都磨没有了,没有指甲在了。里面的东西运不出去,外面的东西运不进来。
【解说词】
这低矮泥泞的隧道,阻挡着乡亲们脱贫致富的脚步。2010年,邓迎香又走进山洞,半年多的时间,她每天吃住在洞口,不分昼夜继续凿山开路。
【同期】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麻怀村党支部书记 邓迎香
如果这扇门打不开,我们就像一把锁一样,我们就锁在这里面。用嘴啃,都要啃穿它。
【解说词】
邓迎香不服输的韧劲,感染着每一位麻怀人,他们再一次选择为村庄的未来而战。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全体村民共同努力下,隧道主体工程历时一年,终于完工。2014年,县里又投入180多万元进行整体加固。这条长216米、高5米、宽4米的穿山隧道,终于将山外的光阴,带进了麻怀。
【同期】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麻怀村党支部书记 邓迎香
2011年的时候人均收入只是800元,我们到现在人均收入是14000多元了,压根都不是贫困村了,我这一辈子想都没想到,麻怀村会有今天的变化。
【解说词】
不向困境低头,不向命运屈服。
草王坝上,老支书黄大发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带领群众绕三重大山,穿三道险崖,在绝壁上凿出一条近10公里长的引水天渠,将祖祖辈辈的贫困记忆抹去;
太行山间,林业专家李保国35年如一日,将乱石岗变成乡亲们的致富林。在他离世后,一大批专家教授参与的50个农业创新驿站薪火相传,继续铺就太行山的特色产业扶贫路;
大巴山下,扶贫干部张渠伟眼睛几近失明,却以“脱贫攻坚没有退路,只有义无反顾”的顽强意志,助力全县14万多贫困人口脱贫;
罗霄山腹地,炎陵县委原书记黄诗燕与时间赛跑,8年5个月零4天,他带领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顺利摘帽,却因连日超负荷工作,在刚刚开完脱贫攻坚调研会后,突发心脏病因公殉职。“扶贫工作等不得”,是黄诗燕留给同事们的最后一句话,他将最后的心血洒进热土,只为点亮全县乡亲们的美好生活。
美是什么?
古人说“羊大为美”。在中国脱贫攻坚的征程上,美,是用汗水浇灌的,是用勤劳播种的,更是用担当、信念,甚至是生命来书写的!
【片花】
【字幕】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 薛家村
【解说词】
薛家村,湘西北的一个土家族小寨,这里曾祖祖辈辈以茶为生。曾德平家有十亩茶园,他年年修枝、打药,从清明忙到寒露,却总也讨不来好生活,直到有一天,一个外地人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
【同期】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薛家村村民 曾德平
那你要不打农药行不行?我说不行,虫子要吃完。他说你山上有野茶没。我说有,他说那野茶长得好不好?我说长得好啊。他说那你不打药吗?我说山上哪个打野茶的药,没打药。他当时笑起来了。你说(茶叶)不打药虫子吃完,为什么野茶没吃完?把我问的,没话说了。
【解说词】
那时正值雨季,因为大水,村里茶叶运不出去,这个外地人自掏腰包帮他们修桥,还挨家挨户催着大伙儿一起干。
【同期】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薛家村村民 唐德成
说实在话我有点烦他,真的烦他,每天都是六点钟准时就到这外边,他都不进屋子:老唐兄弟,上工了!他就走了,天天如此。有几次我都跟在后边,我就认为他就回家去了。
不是的,都是在工地上搬石头,一个人抱一包100斤的水泥,都是往沙堆上搬的。
【解说词】
这个外地人有些自来熟,叫不出村民的名字就给人家取外号,养蜜蜂的叫“蜂蜜妹子”,忙不停的叫“勤劳妹子”,想娶媳妇的就喊人家“媳妇兄弟”,一来二去,工地上的人越来越多,乡亲们的心气也越拢越齐。
【同期】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薛家村村民 曾德平
有些调皮的人,(过去)真为几块钱都争得吵架的人,都去参加义务劳动,搞得还蛮开心,真的了不得。
【解说词】
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个有些奇怪的人叫王新法,是一名退伍老兵。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刚从石家庄市公安局退休的王新法和老战友们商量,也想为扶贫做点事。他们成立了一支“与民共富军人团队”,来到革命老区常德市石门县,王新法选择了当时最贫困的薛家村。
【同期】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薛家村 “与民共富军人团队”成员 谢淼
他那个时候就讲,时间不等人,我应该去承担这种社会义务。他说谢淼妹子,我在前面干着,只要我后面跟了一个老百姓,我就成功了。
【解说词】
王新法拿出了几十年的积蓄,整整64万元,带着村民们劈山开道。面对危险,他写下一张“如出现不测、后果自己承担”的责任书,没料到,十几名党员和村民也紧跟着摁下了指印。
【同期】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薛家村村民 曾德平
他一个外地人在这里给我们办事,都有这样大的决心,我们怕什么呢?后头真的成了刻骨铭心的兄弟了。
【解说词】
筑路越岭、涉水测绘,王新法因此患上了严重的皮肤病,肩上、腿上,皮肤一层一层地剥落。乡亲们认定了这个实干的外乡人,一致推选他做薛家村的“名誉村主任”。
【同期】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薛家村村民 曾德平
一起举手通过,搞得热血沸腾。所有人都举手了,还有几个人都还举着双手。
【解说词】
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一亩的薛家村,石头缝里都种上了苞谷。千百年来,这里一贯的习俗是将离世亲人葬在祖屋周围,座座坟墓,占去了大片良田沃土。
【同期】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薛家村村主任 王先鹏
说直接点,就是和我们活人在抢土地,如果照这样下去,再过个三五十年的话,让我们村民应该就无地可种了。
【解说词】
王新法想动员村民将祖坟迁到公墓,但一听来意,一向敬重他的乡亲们也发了火,甚至多次将他轰出家门。
【同期】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薛家村 “与民共富军人团队”成员 谢淼
我就看王大哥就端着这个茶水,就这样,用手这样端着。然后那个百姓就说,他说你们就可以走了,不在这了,就这样子,把名誉村长(主任)肩膀这样一拨拉。
我们下这个坡的时候,那个时候我看到他的身影,我就觉得说不出来的一种感觉。我那时候也在想,我不知道王大哥的家人看到以后会多心疼多伤心。他在这里为老百姓,这么大岁数了还在这(受委屈)。他就转过来,一看我在那掉眼泪,他就笑着嘲笑我,他说谢淼妹子,你还是当过兵的,你眼窝就这么浅!
【解说词】
一次次登门,一次次拒绝,再一次次登门,在王新法和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下,千年根深蒂固的习俗终于被撼动。乡亲们迁出71具亲人的遗骸,集中安葬在山顶的公墓。
为探索脱贫新路,王新法和村两委班子商议后,请来专家指导,用标准化的管理取代喷洒农药,虫子的问题终于得以解决,这之后,曾德平和乡亲们开始发展有机茶叶,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2013年的不足2000元增长到2016年的6000多元,实现了贫困村出列。
然而,王新法却没能尝到这壶新茶。2017年2月23日,在商量为村里修建第六座桥时,他因为过度劳累突发心梗,倒在了还未完成的设计图纸前。
30多年前,王新法在给妻子的信中曾写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入党是一种信仰的话,那么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找到比共产党更值得信仰的信仰。
因为这份信仰,这个原本衣食无忧的老兵,将帮扶百姓脱贫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这份信仰,他的女儿王婷放弃北京的工作来到薛家村,接过父亲生前未竟的事业。因为这份信仰,乡亲们也将王新法永远留在了大山,只为在每个收获的春天,为他敬上一杯思念的新茶。
【同期】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薛家村村民 彭新华
名誉村长(主任),“媳妇兄弟”娶上媳妇了。
【同期】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薛家村村民 沙孝任
名誉村长(主任),“蜂蜜妹子”的房子也建好了,我现在的生活比这个蜂蜜还甜。
【同期】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薛家村村民 金兴桥
名誉村长(主任),现在路修得太好了,“掉沟兄弟”再也不会掉沟里啦。
【同期】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薛家村村民 曾德凤
名誉村长(主任),我们不等不靠不要,靠勤劳真的能致富。
【同期】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薛家村原名誉村主任 王新法
我是一名党员,是一名军人,我就想把党员的带头作用和军人的那种团队精神带给咱们当地的老百姓,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就会更快一些。
【解说词】
让乡亲们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为了这宏伟而又朴素的目标,相隔千里的奋斗者们心手相连,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共同书写着人类脱贫史上最动人的中国故事。
【片花】
【字幕】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 龙池村
【解说词】
龙池村,地处秦巴山区,群山茫茫、千崖万壑,600多位村民散布在14平方公里的山林里。2020年入夏的高温天气,令大伙儿忧心忡忡。
【现场同期】
六家人吃水啊,我只能用桶去提,今天我早起去看,一滴一滴的。
【解说词】
龙池村用水主要靠附近的河沟,受季节影响,水源很不稳定,村里想利用山谷中的天池,建一个小水库来储水。但技术人员初步勘测后认为,汇进天池的水量不够,达不到建水库的标准。任刚强,这个从广元市委组织部派驻到村里的年轻人,开始寻找一切可补充的水源。
秦巴山区沟深林密,蚂蟥和野猪时常与他不期而遇。
【同期】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龙池村驻村第一书记 任刚强
跑!大概三十度的坡度,我和那个野猪都像是慢动作,就是使劲地跑,但是就是跑得很慢。
【解说词】
就这样在山里惊心动魄地跑了近两个月,任刚强终于有了新发现。
【同期】四川省广元市龙池村驻村第一书记 任刚强
我发现了一个地形就是像有一个河沟,虽然旱季它没有水,再往上走的话流水冲刷的印迹就会更明显。
【解说词】
如果把这些白白流掉的水引进天池,应该就能达到建水库的标准。在区水务局的帮助下,测绘、钻孔、取样……引水工程正式启动。
这个方案到底能否成功,还需要看下雨之后能不能存下足够多的水。
几个月下来滴雨未落,群众饮水等不得,任刚强先从区里申请来水务资金,和大伙儿一起换水管、建小水窖。但向天池引水的事一直压在他的心头,这是确保乡亲们能长久喝上水的关键所在。
【同期】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龙池村驻村第一书记 任刚强
我们的天池扩建很辛苦很累,想到这一个村庄里面,脱贫攻坚又是一个大的发展机遇,如果在我手上我眼睁睁地看着它,错过这么一个历史机遇,我不会原谅自己。
【解说词】
连续几个月的高温干旱过后,内心承受巨大压力的任刚强,终于盼来了一场雨。
【现场同期】
雨太大了!
【解说词】
地面还没干透,他就急匆匆地跑到天池。
【现场同期】
今年一场雨,水都全部蓄满了。这真的是天助我也!完完全全出乎意料,坝也结结实实的!
给村干部一个交代,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解说词】
驻村三年,任刚强握住的是一根扶贫的接力棒,而传递这根接力棒的,是他的高中同学——柴晓飞。
踏上工作岗位后,柴晓飞在老家的后川村任驻村第一书记,而任刚强作为北京大学的选调生到了四川,柴晓飞高兴地给他发来三个字:好好干!
2018年1月,柴晓飞不幸因病去世,倒在了驻村帮扶的岗位上。处理完后事,任刚强作出了一个决定,他申请前往广元的龙池村,像自己的好兄弟生前一样,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同期】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龙池村驻村第一书记 任刚强
脱贫攻坚这条长长的道路,我先要往前走。往前走,然后忘记身后的疼痛。
【解说词】
这场跨越时空的接力,倾注了两个年轻人的满腔赤忱。千百年来,一张张学历,就像一步步远离土地的台阶,而今,面对时代的召唤,一位位年轻人毅然地选择了回归,将青春和热血,又回馈给这片深情的土地。
【同期】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龙池村驻村第一书记 任刚强
脱贫攻坚是一个轰轰烈烈的时代,是一个历史大写特写的一个大时代,这个是党和历史给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成长机遇。在这一个时代过程中没有当一个旁观者,而是一脚一脚地,一步一步地,去做这样一个时代的实践者。
【解说词】
躬逢盛世,这是厚积薄发的时与势,万里路遥,这是赋予一代人的担与责。
【片花】
【字幕】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 百坭村
【解说词】
2018年,广西百色的一个小山村,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脱贫人数全镇第一。村支书周昌战至今还记得,当年3月,他和这位驻村第一书记初次见面时的情景。
【同期】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党支部书记 周昌战
刚一见面,我心里一下子咯噔了一下,怎么是个女孩子?
【解说词】
这个女孩叫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百色市委宣传部工作。
在村里选择住处时,黄文秀主动提出就住在村部,说这样方便村民能随时找到她,但一开始,来找她的人并不多。
【同期】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村民 梁家忠
她要进门,我们要关门,不让她进来,因为我们怀疑她做不了什么事。我们不相信她。
【解说词】
面对猜疑与拒绝,这个年轻的女孩有些手足无措,她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是我们村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我还不够勇敢。”
【解说词】
看到村民韦乃情的孙子快一岁了还没上户口,黄文秀便跑到镇上帮忙办理。得知贫困户梁家忠正为两个孩子的学费发愁,她立刻帮着争取相关政策。
【同期】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村民 梁家忠
她说两个孩子(上学)可以省一万元,“雨露计划”我帮你申请。
【解说词】
就这样,驻村两个月后,黄文秀一步一个脚印,弄清了全村所有贫困户的最新情况,在日记里绘成地图。
想帮乡亲们挖掉穷根,还得靠发展产业,百坭村很适合种砂糖橘,黄文秀和村干部商议,推选种植大户班统茂当致富带头人,没想到却被他一口回绝。
【同期】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村民 班统茂
那时候我们这个路相当难走,到季节过了的时候,果全部掉到地下来,一个都卖不掉。
【解说词】
黄文秀听完就往县里跑,先是申请下修路资金,又到农业部门,请专家来给种植户们培训技术。
【同期】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村民 班统茂
跑了这么多次,真是被她感动了。
【解说词】
仅仅一年,百坭村砂糖橘产量就从6万斤飙升到50万斤。看着累累果实,班统茂兴奋之余,又开始为销售担忧。
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该采摘时,几位批发商空降般地出现在他面前。原来,黄文秀在昼夜不停地通过电商服务站,联系着买家,发布着广告。
这一年,跟班统茂一起干的村民,有4家收入超过了10万元。
【同期】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村民 班统茂
我卖了十五六万块钱,我就觉得这个机会我们已经等了太久了,把卖果的钱,拿一部分把家里房子装修了,毛坯房我住了13年。她没有来的时候,我们也是天天做工,但是我们都几乎看不到希望。
【画外音】【黄文秀日记】
“我有许多的想法,给百坭村设计一首村歌,用《成都》的调子,但是真的水平有限,一直填不出词。”
【解说词】
或许因为忙,歌词没有填出来,但黄文秀却带着大伙儿给百坭村添上了蓄水池、篮球场、明亮的街灯。
大家信赖她,都想跟着这位第一书记做更多的事情,然而,乡亲们谁都没有想到,他们再也见不到这个美丽又爱笑的女孩了。
【现场同期】
今天过不去了。
【解说词】
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在返回百坭村的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同期】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村民 韦玉行
真的一点都不相信这种事。
【同期】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村民 黄美线
这个人明明好好的,为什么?
【同期】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村民 班统茂
我们都还没来得及跟她说声谢谢。
【解说词】
黄文秀牺牲后,当地干部到她家里慰问时发现,黄文秀家三年前才刚刚脱贫,她的父亲身患肿瘤,做过两次大手术,母亲下肢残疾,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而这些,黄文秀从未和任何人说起。
这个手镯是她殉职前三个月为母亲定做的,这也是女儿留给妈妈最后的礼物。
读研究生时,黄文秀省吃俭用,寒暑假也不回家,把钱积攒下来,只为了让年迈多病的父亲能到首都北京看一看,圆老人的一个梦。也就是那次的北京之行,父女俩认真讨论了黄文秀的未来。
【同期】黄文秀父亲 黄忠杰
我们不用钱多,你要为党的工作回到家乡里面,做一个干干净净的人民公仆。
【解说词】
学生时代,黄文秀靠着扶贫资助得以继续学业,读大三时她入了党,毕业后选择回报家乡。这份朴素的初心,就像光芒闪闪的音符,将一曲青春之歌悠扬弹唱。
【同期】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原驻村第一书记 黄文秀
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责无旁贷,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乡村振兴关键在青年,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农村发展,多多支持农村工作。
【字幕】2019年12月31日 北京
岁末年初,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再一次叩动了人们的心弦。
【同期】习近平
一年来,许多人和事感动着我们。一辈子深藏功名、初心不改的张富清,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为救火而捐躯的四川木里31名勇士……
【同期】黄文秀父亲 黄忠杰
14亿人口当中,能有我的小女的名字,在主席的口中,在主席的心中,我就希望在扶贫攻坚战场上的人,听习主席的话,听党中央的话,以后做得比黄文秀更加优秀。
【解说词】
这一路,栉风沐雨,焚膏继晷。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1800多人将生命定格在了扶贫岗位上。热血与青春、跋涉与牺牲,他们奋斗过的这片土地和生活在此的人们,终会永远铭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铮铮誓言背后,伫立的是30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是长期以来支持脱贫攻坚工作的社会各界,和每一位绝不向贫困低头的平凡英雄。
伟大的事业,从来与伟大的奉献,与极致的付出交相辉映,紧紧相连!
责任编辑:王树淼 SN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