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计划促贫困农村学子纵向流动

08.12.2015  11:04

 

  “专项计划使重点高校招收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人数显著增加,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效应已初步显现。”近日,中国科学院评估组专家在教育部举行的第五场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发布会上,介绍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实施情况评估结果时表示。

  根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受教育部委托,中国科学院作为第三方评估单位,于今年5月至7月组织开展专项政策中期评估工作。评估内容是有关“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机会”相关政策2012—2014年的实施情况。

  该评估组成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主任赵兰香介绍说,通过对教育部、17个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26所重点高校、13所中学、1387名专项生进行调研,在京召开15所大学参加的座谈会,实地走访了4所大学后,评估组认为,本项政策适合我国国情,政策有效实施并达到了阶段性预定目标。

  评估组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2014年,通过实施专项计划,重点高校招收的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人数从2012年的1万人上升到2014年的6.9万人。专项计划带动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进入重点高校机会增加。2012—2014年,“211”“985”高校的新生中,2014年每万名学生中农村学生人数比2013年分别增加200人、220人。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王辉介绍说,2015年,专项计划录取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较2014年增长10.5%。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华山表示,自2012年专项计划实施以来,全省40%的考生因这项计划而受益,88个贫困县的考生增加了15%就读重点大学机会,部分边疆县实现了北大、清华录取人数“零的突破”。

  专项政策在缓解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难题的同时,向全社会释放了政府着力推进教育公平的积极信号。评估组调查发现,专项计划得到了高校、地方、学生等社会各方的高度肯定,80%的高校、100%的地方机构、90%的学生对专项政策的实施表示满意。近年来,专项生成倍增加,高校开始作出积极调整,探索多元化、个性化教学管理机制。

  评估组对贫困地区中学班主任的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显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政策的实施增强了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信心。根据对重点大学的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调研,90%的学生认为自己进入重点大学对家乡的人群起到了榜样或者激励作用,大多数学生对于未来的发展有更高的期望和追求,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希望继续深造,也有超过30%的学生表达了希望将来回乡发展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