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千人计划专家、四川大学博导钟治晖

02.02.2016  18:57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熊润频 林凌)近日,2015年四川省“千人计划”评选结果揭晓,至此,我省“千人计划”专家总人数达到595名,其中包括了相当数量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这些专家“大咖”都擅长哪些技能?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是怎样的状态?他们眼中真实的四川,是什么样的?年末岁初,川报观察客户端记者与这群高智商、高学历群体的代表进行了对话,听他们讲诉心声,了解他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钟治晖2013年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

[人物名片]

姓名:钟治晖

身份: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研究室主任,四川康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2011年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成都人才计划”;2013年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

简历:博士毕业于美国罗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先后任美国Socratech生物科技公司合同科学家/项目负责人;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外科(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神经退行性及脑血管疾病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讲师;2011年回国后,担任成都华西海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家成都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国际事务总监和药效评价部负责人;2012年后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GLP中心(国家成都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

A面——工作

四川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潜力很足,但是和沿海尤其是华东地区差距还很大。差距主要是产业的聚集度还不够,行业生态系统还不够丰富。

产业发展一定要有产业的聚集,而产业聚集最重要的是整个产业的生态系统的打造。生物医药行业的生态系统还不仅仅是产业链上下游的不同企业的聚集,还包括了能提供专业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等服务的各类企业的聚集。从传统手工业作坊、到大规模生产、到专业化分工、到制造外包,到如今的知识性外包,良好的行业生态系统对科技的迅速转化以及企业的迅速发展至为关键。如今生物制药企业最小可以只有两三个人,一个技术发明人(很多时候是大学教授),一个联系人(负责日常工作以及和各类外包服务公司的联系),一个甚至半个财务。在整个生态系统的各类外包服务的支撑下,这类从事“虚拟研发”的微型公司就有可能最终成功。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本科专业是环境科学,博士期间先是毒理学方向,后来逐步转到了神经科学方向。在读博期间,自学了金融,考过了CFA(特许金融分析师)一级。这些背景对于我现在无论是创新还是企业运营的工作都带来了巨大助益。

我现在所在的四川康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额投资的子公司,专业为新药研发企业提供新药临床前药效评价服务。2013年成立以来,我们团队已经为省内外为多家药企提供新药药效评价服务,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并且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提供“智慧外包服务”。我们在微创介入手术建立心脑血管类疾病模型、病人来源肿瘤小鼠模型、带人类消化道菌群的小型猪模型、趋势抗性前列腺肿瘤模型等等方面都做出了大量原创性的创新,并且将这些创新转化为了产业服务,为中国尤其是四川省内企业提供新药研发的支撑。

行业发展很快,十几年前中国的第一批医药类外包服务企业才开始建立,现在已经涌现出诸如药名康德等国际知名的大企业。我们康城作为后起的公司,则是基于华西医院的科技和临床资源优势,通过自身的研发和创新,掌握核心科技,进行差异化竞争,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找准自己的一席之地。

B面——生活

工作之外,业余主要是阅读和运动。另外喜欢尝试各国各种不同类型的啤酒。

为健康考虑,从2015年初开始快走和跑步。先是快走了两个月,三月份开始跑步。最初三公里都跑得非常吃力,慢慢坚持下来,五公里、七公里、十公里,十三公里、十六公里……本来准备十二月跑一次半程马拉松,不巧脚受了点小伤,只好准备开春再跑了。感觉现在跑步真的很流行。成都,尤其是在新建城区,有大量的可供跑步的公园,成都的都市生活越来越健康。

我的阅读量比较大,出差时在飞机上一般两个多小时,一本两三百页的小说就能读完。

喜欢历史类和科学类的读物。还喜欢科幻和悬疑类的小说。英文和中文差不多各半。

最近刚读完一本关于君士坦丁堡在1453年陷落的书,1453:The Holy War for Constantinople and the clash of Islam and the West。

我是四川绵阳人,从读大学开始就离开了四川。在南京大学拿的本科学位,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拿的博士学位。其实对于我们这批人来讲,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工作都可以工作。所谓“此心安处,即是吾乡”。“心安处”就是能够把自己学到的东西用起来,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幸运的是,目前全世界经济发展只有中国独好,有足够的机会,四川又是中国最具经济和科技发展活力的地方之一,而这里正好就是我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