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优势转化 做好“三篇文章”

11.08.2014  12:02

4·20”芦山强烈地震,天全县作为地震重灾区之一,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和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南充人民的竭诚援建下,在全方位、高质量推进灾后重建工作和县域经济整体跨越发展中,天全县努力做好“谋划、特色和平衡”三篇文章。

灾后恢复重建,天全县列入总规项目共366个,已全部开工,预计总投资90.5亿元,已完成投资38.25亿元,在建项目259个,完成投资34.23亿元;完工项目107个,完成投资4.02亿元。其中,农房重建完工85.1%,入住55.3%;37户特困户和817户困难重建户住房重建已全部完工并入住。城房需重建在建87.2%,完工12.8%。

提前谋划

新居和兴业同步推进

在推进灾后重建中,天全立足实际,统筹推进,努力让天全走上涅槃重生的生命新旅,实现脱胎换骨的大变化。

做到重建与发展相融合。

面对不进则退的激烈竞争,面对天全15万人民的热切期盼。天全县委、县政府跳出天全看天全、立足实际看天全、面向未来看天全,抛弃“自我娱乐”“自我欣赏”的思想,切实把重建与发展相结合,力争不仅建好新房子,更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辩证分析内与外、大与小、长与短、点与面的关系,坚持做到规划设计谋定而后动,坚持做到目标定位高起点、高标准,走上了“绿色崛起,重建跨越”的振兴之路。

注重基础与产业的配合。

立足产业建基础,建好基础促产业。在道路重建上,利用重建资金配套建设产业道路、林区公路。在城市重建上,把明珠水城建设与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发展同布局、同推进,让城市成为天全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支撑。

推动生态、文化、旅游的融合。

以将天全打造为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康藏旅游出发地为目标,积极推进生态、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在推进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天全县按照“农旅一体”“城旅一体”“产城一体”“产村一体”的思路,将生态农业龙头引进、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水城打造和美丽新村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使四者互为促进、相得益彰,走出了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融合发展之路。

抓住特色

优势转化突出“五个一

在推进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天全县专注优势转化,突出“五个一”,努力彰显天全特色,展现天全重建风采。

以一座“明珠水城”为引领,打造魅力新城镇。

作为二郎山下明珠之城,县城周围有着发达水系资源。灾后恢复重建中,天全县坚持高起点规划,注重展现地方特色,着力打造“明珠水城”,让城市既看得见山,还望得见水,更具备跨越发展的动力。依托水系资源,突出“水韵天全”“滨河公园龙湾半岛”两大重点,打造“靓丽水景”;依托县城周边特有的山地景观,大力开发大岗山和提升文笔山,把城市融入大自然,把青山纳入城市中;同时坚持“提升旧城、再造新城”两步走,全面推进沙坝新城和黄铜西城等五大片区旧城拆迁改造,着力提升新城的发展水平,重现旧城茶马互市的繁荣。

以一个“精品景区”为突破,提升旅游新品质。

以生态为底色,围绕喇叭河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重振天全旅游。

在喇叭河景区重建过程中,天全县着重打造“万亩杜鹃、万里云海、万丈金山、万山红叶”四大核心引爆点,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引猴、引鹿、引熊猫等生态工程,把喇叭河建设成为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旅游胜地,全力打造旅游产业的“生态加强版”,带动并重振天全旅游辉煌。

以一批“龙头企业”为基石,壮大优势新产业。

围绕山葵、冷水鱼、茶叶、山药、林竹、天麻等支柱产业,重点打造万亩猕猴桃示范园、万亩优质茶示范园、南天现代农业科技园、西部珍稀林木生态示范园等农业产业示范园。同时,立足“一产业、一龙头”的发展目标,成功引进同善堂中药饮片项目、古树苗茶叶产业园项目、和神竹木地板项目、润兆冷水鱼项目、农兴源二期项目等15个龙头企业,总投资35.32亿元,全部达产后每年可创近2亿元的税收,同时将辐射带动近60万亩的林竹和种植业发展,极大拓宽农民致富增收途径。

以一串“彩珠靓玉”为示范,建设美丽新农村。

突出“”和“”,把天全幅员面积60%以上的林地作为绿色背景,将国道318沿线6镇86.4公里彩色景观大道统筹打造为“川西著名的生态走廊”。同时,充分发挥沿线多功乡南天新镇、紫石乡紫石关村、两路乡新沟村等特色生态聚居点的示范带动作用,完善自驾旅游营地、旅游咨询中心、特色餐饮点、购物点等服务项目建设,打造具有天全地方特色的休闲养生旅游线,使彩色景观大道与美丽新村浑然一体,形成彩线穿珠的靓丽风景。

以一个“枢纽中心”为支撑,开启发展新通道。

按照“打开通道、构建枢纽、完善路网、提升功能、支撑发展”的思路,紧紧抓住国道318线改造、国道351线、雅康高速、成康铁路“四大工程”建设机遇,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辐射和杠杆作用,着力构建高效、便捷、通畅、安全的现代交通运输和物流体系,让天全成为名副其实的“康藏门户”和“川藏交通枢纽”,飞仙关难跨越、二郎山高万丈将成为历史,天全交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有序推进

平稳发展打好“组合拳

在推进县域经济整体跨越发展和恢复重建中,天全县抓住关键环节,乘势借力、主动出击,切实破解重建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确保了灾后重建的平稳推进。

牵住“牛鼻子”,撬动社会资金,破除资金瓶颈。

依托灾后重建的资金和政策,最大限度撬动社会资金参与重建,解决钱不足的问题。天全县通过对项目进行整合、调整和打捆,集中力量“”;通过科学编制、包装和引进一大批重大项目,对外招商“”;通过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资金投入机制,引导民间“”等措施,激活了重建政策的“裂变反应”,放大了重建资金的“乘数效应”。

截至目前,共引进产业项目投资82.45亿元、城市建设项目投资94.8亿元,加上全县灾后重建的366个项目投资90.5亿元,全县各类项目投资将达到267.75亿元。

打好“组合拳”,啃征地拆迁“硬骨头”。

灾后重建任务重,涉及面广,稍有不慎就会影响重建大局。特别是城市改造拆迁,涉及5000多户、17000多人,面临的情况复杂,群众诉求多样;同时,雅康高速、国道318线改造、国道351线三大工程已在天全实施,征地面积达4600亩,拆迁户数达624户。为保障工程的顺利推进,天全竭力打好“组合拳”,切实维护好社会稳定。在政策出台上,天全县树立“慢就是快”的观点,进行充分的研讨,反复商量20余次,耗时近半年,在学习借鉴兄弟县区的基础上,确保了出台的政策符合实际,避免吃“夹生饭”、炒“回锅肉”。在工作的推进上,坚持在“阳光”下操作,最大限度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到了一把尺子量到底;在力量的整合上,注重打“整体战”,组建了几百人的拆迁队伍,建立了“五老”、妇联、共青团等社会力量参与的“统一战线”,切实加强群众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工作,把拆迁阻力降到最低、减到最小。

相信3年重建,天全县县域经济将得到整体跨越发展,丰富的生态资源也将转变成带动15万天全人致富奔小康的强大支撑。

中国川藏游,出发在天全。”绝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