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献智火把节:既有原汁原味又能融入市场
赛马。
10月16日至19日,中国传统民俗节庆文化复兴暨彝族火把节发展模式学术讨论会在布拖县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3名专家学者就如何保护彝族火把节和开发利用火把节文化资源建言献策。“这几年,凉山火把节办得很热闹,但一些核心的东西正在消失,如何挖掘火把节深度内核,如何传承保护和利用,是此次召开学术讨论会的目的。”布拖县委常委安图说。
现状
火把节传统意义慢慢被消解
10月18日的讨论会上,首次公布了去年中国彝族火把节落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内幕:并非传言中的失败,而是被退回申请国补充信息。“对申请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结果有三个:列入、未列入和退回补充信息。”参与申报的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主任巴莫曲布嫫说,彝族火把节最后因为不符合列入标准R1和R2被委员会退回申请国以补充信息,R1涉及动物搏斗,R2涉及暴力使用活体动物以供娱乐。后来补充信息后,在评委会决议上,R2中的“暴力”两字已去掉,却依然没有通过。
10月17日,在布拖县拖觉镇的火把节民俗表演上,巴莫曲布嫫注意到,有的村民因为赛马输了用鞭子抽马发泄。巴莫曲布嫫说,在这个民俗活动中,火把节的娱乐功能被放大,传统意义慢慢被消解。
在彝族看来,斗牛斗羊活动就像人通过参加选美等活动庆祝火把节,动物亦通过竞赛过节,体现万物平等共生,没有“暴力使用”的意思。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亦通过严谨的史料阐明,斗牛斗羊是通过动物的“斗”与“争”推动阴阳交合化万物,具有鲜明的祈年特征。“我们一直站在自己角度来看火把节,觉得斗牛斗羊没什么,站在国际语境来看,如果与祭祀和食用无关,就是暴力使用动物供娱乐,是通不过的。”巴莫曲布嫫说。
谋划
编制火把节整体性保护规划
这意味着要重新深度挖掘和整理火把节。“挖掘和整理,不是单纯为了申遗,申遗只是手段,保护才是最终目的。”巴莫曲布嫫说,中国彝族火把节申遗被退回申请国补充信息,下一轮申遗全国有许多项目排队等候,什么时候能够再轮到彝族火把节,是未知数。
可喜的是,文化部拟将彝族火把节项目纳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试点项目”,编制火把节整体性保护规划,学者们纷纷就规划的编制提出建议。
中国彝学研究中心主任李文华认为,彝族遍布云贵川,火把节在各地都有,规划应该体现地域差异性。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多样性研究中心主任巫达建议,要建立火把节研究基金,做好英语和其他外文的宣传,加强国际学术合作交流,多培养年轻人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少数民族文学系博士马千里认为,中小学师生的力量不可忽略。事实上,在10月17日的日嘎村非遗展演上,其中的朵乐荷就是由40名小学生参与表演,这意味着,非遗进校园已经起步。
在民俗表演中,云南民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李骞发现,同是朵乐荷,年轻姑娘和年长女无论从身体姿态还是吟唱方面都有很大区别。李骞建议,政府要重视并筹集资金建立一个火把节研究中心,以学者为主导,把所有民间毕摩和年轻学者都集中起来,对云贵川盛行火把节的地方进行田野调查。
突破
提取火把节元素进行产品开发
“我们坚决反对过度产业化,但是也要防止走入另外一个极端,认为非遗不能碰。”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院长李向民抛出问题。
在民俗表演活动的现场,人山人海,吆喝叫卖声不绝于耳。布拖县拖觉镇党委书记吉格比惹告诉记者,当日菲各村村民人均增收100元,“如果开发火把节,村民每天都能挣这么多,这个地方何愁不富?”
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认为,没有市场的文化没有社会效益,没有社会效益也就谈不上长远的保护,经贸与人文不可分割。
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教授谢梅说:“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把火把节内在元素运用到现代领域,如把斗牛赛马开发成动漫游戏,搞电影音乐创作。”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民族与宗教研究所所长徐学书的思维走得更远。他认为,攀西地区旅游一直以售卖阳光为热点,而最具特色的彝族人文资源反而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是不是可以搞一个太阳节,彝族年本来是一个小年,按照彝族历法,就是彝族太阳节的意思。”徐学书说,彝族年中同样有很多火把节的元素,用太阳节这个噱头将其呈现,既丰富和提升了火把节的外延,也对应了售卖阳光的思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