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帕金森患者每隔4小时吃一次药 专家建议“CRAS机器人”脑外科手术

12.04.2016  00:08

图为:活动现场“”友进行提问互动。

图为:四川省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发布慈善援助计划。

图为:百名“”友集体做防“”操。

北京海军总医院尹丰教授与“”友互动。

成都西南脑科医院院长张波提倡科学防治帕金森。

        中新四川网4月11日电 (刘彦君)11日,四川省慈善总会联合成都西南脑科医院、成都西南脑科医学研究院共同举办了——2016世界帕金森日暨”CRAS机器人”手术社会开放日,提倡正确认识和科学防治帕金森。

        “患帕金森六年来都是靠药物维持,现在药效基本开始减退,每四个小时都要服用一次药物来控制发病。”64岁的王大爷对自己目前的情况很担忧,现场进行了专家咨询。

        “我曾遇到一个从内科转来的病人,每天要服用11种药物来控制发病,这种情况就亟需外科手术的介入。”成都西南脑科医院特聘专家、北京海军总医院尹丰表示,“CRAS机器人”脑外科手术是当前治疗帕金森先进的机器人微创手术。

        据悉,CRAS机器人脑立体定向系统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科研成果。

        “机器人手术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医院一上午最多做过13台手术。”成都西南脑科医院院长张波表示,“CRAS机器人”脑外科手术系统临床运用,标志着脑外手术技术发展的重大进步,克服了传统外科手术中精确度差、手术时间过长、医生疲劳、和缺乏三维精度视野等问题。

        帕金森病又叫震颤麻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手机电脑辐射等综合因素可能有关。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已有200余万人,约占全球的50%,中国每年有10万名新发帕金森病患者。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病患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再加上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年龄因素及长期精神压力等,帕金森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尹丰表示,由于帕金森病起病隐蔽,即使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患者出现帕金森病症状后就诊的时间平均延迟6.73个月,早期帕金森延误治疗率已经高达60%。

        对此,专家建议,如果出现上肢震颤、手抖、肌肉僵硬到无法伸直,或者动作迟缓、表情僵硬、说话异常缓慢等先期征兆时,老年人乃至中青年人都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实现早发现,早治疗,延缓病情发展,不要单纯以为是颈椎、腰椎或者脑血管疾病而不予以重视,导致病情延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