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军民企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国内外专家在绵阳共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之道

08.09.2017  13:42

  碳纳米电加热服。

  9月7日,绵阳科博会展馆A区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一款名为“动脉硬化检测仪”的设备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这款产品采取了自助式的设计,只需要输入身高、体重和年龄,不需要第三方协助,动脉硬化和全自动血压检测全部集成了。

  四川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李永告诉记者,去年12月,他们和中国宇航协会、航天医学研究所进行接洽,将这款产品提供给航天员做心血管检测。“作为一家绵阳本地的民营企业,能参与到航天领域,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一种军民融合。

  无人机产品展区。

  军民融合如何进一步拆壁垒,破坚冰,实现从初期融合到深度融合?9月7日,第五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国际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坐在一起,纵论军民融合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路径。

  长虹展区。

  找问题

  不能用做产品的模式做商品

  距离李永公司展位500米处,便是老牌军工企业也是四川本地企业长虹的展位。本次展会,长虹带来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军民融合技术和产品,其中一款新型锂电池系统极具人气。

  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策划部部长刘海中介绍,这一军用技术装备的电源系统已广泛应用到了高铁与动车。到目前为止,国内百分之八十的高铁都采用他们这个系统。时间倒退到几年前,这款产品更多只有在军品上才能看得到。随着军民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类似长虹和宇峰等川内本地企业军转民、民参军热情高涨。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军民融合已成功驶入快车道,实现了初步融合。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委员会秘书长吴志坚便称,以民参军为例,市场力量参与到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维修,在过去五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不应该忽视。以军转民为例,存在“四个不”——不能转移、不愿意转、不敢转以及不会转。“军工企业长期埋头做产品,对市场、资本运作等问题不够熟悉。用做产品的模式做商品,显然存有很大的误差,做不好做不长做不强的问题突出。”吴志坚在现场给出的数据显示,军转民中军品民品占比为8:2,民品真正跟军工技术相关的产品占不到一半。“民参军的问题则主要集中在门槛问题,信息不对称,待遇上的实际不平等问题。”吴志坚表示,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与会嘉宾,解放军军事科学军民融合研究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孙艳红则表示,走过从初步融合到深度融合,至少还有三道门槛要跨越。对于民营企业来说,需进一步推进准入制度的改革,税收及金融政策的改变以及标准的通用化改革。

  展厅展出的无人艇。

  无人艇演示视频。

  谋出路

  “民参军”应瞄准技术增量

  如何实现军民深度融合?

  来自以色列康帕思集团副总裁盖伊·祖瑞现场分享了以色列的军民融合的实践。作为一个军民高度融合的国家,以色列的优势首要体现在人才上。以色列成年男女必须在18岁时到部队服兵役。服役结束后,可以选择去读大学或者成为职业军人。这一举措为其培养了一批既有军方背景又通晓市场的专业人才。其次,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色列就开始鼓励国内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到国防建设中来,而这也为军民融合打下了良好的实践基础。在盖伊·祖瑞看来,军民融合,技术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用最聪明的手段将两者融合起来。

  军民融合的中国路径怎么走?深圳量子防务在线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首家定位于“互联网+防务”的民营大型网络平台,被视为军民融合领域的“阿里巴巴”,其总裁张浩有着24年的部队生涯。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国防工业体系的转型,以及颠覆性技术的发展,为军民融合带来新的发展空间,这个市场预估在5万亿的规模。做好这5万亿的大蛋糕,必须要有系统工程思维,平台创新思维以及专业化和市场化服务的思维,打通转移最后一公里,从技术到产品到服务,形成全链条的一个闭环。此外,更需要培养一批跨界人才,譬如军转干部。“当然,人才也是要在不断实践中培育出来的。

  吴志坚则重点给民营企业提出了建议。“参军的民营企业,不能搞同质化竞争,要有自己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他表示,民营企业参军要靠成熟的优势技术,瞄准武器装备生产的技术增量,已有的技术不是重点,只有新技术上才有发展空间。其次,一定要风险防控意识,能军能民,亦军亦民,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记者 张想玲 姚茂强 秦怡 见习记者 罗田怡 摄影 雷远东)

责任编辑:杜雨洲 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