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是划定市场版图的利器
10年间,企业对专利价值的认识早已超越“一张证书”——
□本报记者 张岚
91167件,这是去年四川全省新申请专利的数字,排在全国第7位,稳居西部第一。其中企业新申请专利的数量和获得授权专利的数量,分别占到全省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的64.46%、72.48%。
企业担当专利创造和运用的绝对主力,这也是第二届四川省专利奖的特点——41项获奖专利,获奖单位全部为企业。
而10年前的2005年,企业在专利申请和获得授权“总盘子”的占比,刚刚超过两成。企业对专利制度的认识有何变化?在新一轮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专利将发挥什么作用?
专利价值远不止于一纸证书
一个输液袋的创新,能产生多大价值?四川科伦药业的答案是:68亿元。
第二届四川省专利奖榜单上唯一的特等奖,发给了该公司的发明专利“输液时不产生负压的自收缩输液瓶袋”。该专利从2008年申请,2012年获得授权,到目前为止累计生产了约37亿袋,实现产值68亿元。
“全密封、可直立、无缝吹塑成型”,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鸿波介绍,这项发明专利的三大特点解决了传统玻瓶和塑瓶输液袋固有的安全隐患,将我国的输液感染率从8.2%降低至3.5%,同时克服了输液软袋无法直立放置、配药困难的缺陷,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达30%。
科伦自该专利上市之初就独占市场。运用该专利技术生产的产品“可立袋”的使用量,占到了全国输液比例的12.4%。
“过去我们认识的专利,就是一纸证书。”谭鸿波坦承,以前主要是从技术保密的角度来理解专利的价值,但随着公司的发展,理解到在激烈的竞争中,专利就是划定市场版图的利器。“在发明专利的20年保护期内,我们都可以独占市场”。
一家本土的地板厂商想将自己的地板卖到美国,却止步于美国海关的仓库。原因就在于其产品中使用的某项技术,已有别的企业在美国申请专利。
实际上,有着相似经历的不止这一家企业。
在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法务与知识产权部知识产权处的负责人代德建看来,川企需要学会如何应对,而且这种应对需要放进整个项目的立项、研发、制造、销售全过程,变“灭火”为“预防”。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对项目实施的合理预期,也能避免在专利纠纷发生时遭遇“灭顶之灾”。
已经有一些企业学会了应对。“预计可以圆满解决。”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作州透露,去年和日本小原株式会社的专利权纠纷,已在省知识产权局的维权援助下,双方初步达成和解协议。从上世纪80年代“走出去”开始,在不断与海外企业的正面交锋中,成都光明光电一方面加强事前“排雷”——检索出相关技术在海外的专利保护情况,另一方面加快海外专利申请步伐,目前已分别在日本和美国申请专利并获得授权。公司凭借“高折射低色散光学玻璃”专利获得本届四川省专利奖一等奖,其专利产品目前占据国内70%和国际30%的市场份额。
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黄峰建议,企业“走出去”前,一定要充分了解投资目的国的知识产权状况,再围绕主导产品锁定主要竞争对手的相关生产技术情况进行检索和梳理,确定自己的路线。“一定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有目的地进行专利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