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专刊报道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果

08.10.2022  17:50

近年来,我校马克主义学院以打造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城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目标,立足市属综合大学办学定位,着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强化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深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有力推进了学院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跨越发展。学院于2021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2年获批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设立的大思政课“抗击疫情专题实践教学基地”,涌现出一批登上央视讲坛、获得省市思政课教学比赛大奖、在《光明日报》发表高水平理论文章的优秀青年教师、师德标兵和教坛新秀。同时,依托“成都市大中小学党建与思政教育研究中心”“成都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和成都市教育系统基层党员“微党校”中心校,积极打造培养成都市大中小优秀思政课教师、思政学科带头人的重要基地,学院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2年9月29日,《四川日报》以《砥砺奋进、逐梦一流,推进市属综合大学马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标题,专刊报道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果。原文链接: https://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220929/v20.shtml 。原文如下:


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砥砺奋进 推进市属综合大学马院高质量发展


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8年5月,其前身可追溯至1978年建校之初的马列教研室。在40多年的发展中,历经政治系、政治经济系、商贸经济系、经济与法律系、经济政法学院、政治学院等发展阶段。自2018年成立以来,学院以打造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城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目标,立足市属综合大学办学定位,积极推进学院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跨越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完善体制机制

凝聚合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精神,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成都大学建设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相关要求,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的思政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学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相关工作。学校主要领导每年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思政课建设工作调研,及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校主要领导带头联系思政理论课教师,每学期讲授思政理论课2次,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讲授思政理论课1次。为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相关实施意见,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引进省内外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水平专家作为名誉院长、特聘教授,实行思政教师职称评审学科组单列,按照师生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思政课教师岗位,落实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提高思政课专项经费至每生每年40元等,有力地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发展。


强化党建引领

推动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认识到学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密切联系的优势,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统筹谋划、一体化推进的新模式,切实提升党建工作的有效性,推进学院建设不断提高质量水平。通过修订完善《党总支委员会会议议事规则》《党政联系会议事规则》等,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班子整体议事决策水平不断提升,学院党建工作与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教学质量提升等的结合进一步紧密。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支部党建品牌,落实党建“双带头人”制度,党建引领下的学科建设、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科研成果水平,均有较大幅度提升。获评成都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1人,获评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党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提升了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党建工作水平。


扎根服务成都

彰显成都实践研究学科特色


该学院建有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在市教育工委支持下建立成都市大中小学党建与思政教育研究中心。与市纪委监委、市社科院共建成都市廉洁文化研究中心(纪检监察研究中心),同时建有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学生发展研究中心、成都市情研究中心等校级科研平台,通过将理论研究与地方实际应用相结合,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都实践研究,为地方政府决策咨询服务。近几年,学院充分发挥市属本科高校马院优势,深入落实校城融合战略,与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教育局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与双流区、龙泉驿区委宣传部等签署共建协议,在社会调查研究、党员干部教育、基层理论宣讲、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深度合作,市属综合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特色与优势进一步凸显,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学院近几年立项教育部和省哲社项目20余项,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等出版著作20余部,科研成果获教育部及省市哲社二等奖、三等奖等10余项。2021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建设发展迈上新台阶。


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

发挥主渠道协同育人引领作用


近年来,学院注重按照党中央关于思政课建设的文件要求,引导教师“站在政治的立场讲好学术”,同时“站在学术立场讲好政治”,实现思政课课堂教学的知识性、真理性回归。同时,整体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开展“一规范四整合”思政课社会实践育人改革和“知行合一”思想道德教育改革,针对学生不同专业特点实施思政课分类教学改革,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实验室,开发“公园城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成都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课程等,整体提升思政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相关教学成果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学院以高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建设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加强思政课教学研究,打造服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优质服务平台,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为思政课建设提供有力支撑。2020年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首届招生,2022年立项2项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改革项目。2022年8月,获批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设立的“抗击疫情专题实践教学基地”,这是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了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新的突破。


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为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提供主导支撑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近年来,学院通过“引、育、转”等方式着力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拓展思政课教师培训渠道,加强对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宣传、选树和表彰,促进师资队伍规模日益壮大,结构不断优化,涌现出一批优秀青年教师群体。其中,樊英杰老师受邀作为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栏目主讲专家四登央视讲台,彭波老师获得省思政课“精彩一课”一等奖、省青教赛三等奖,一批青年教师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和教坛新秀,充分展现了学院教师团队良好形象和示范引领作用。近几年,学院组织20余名教师积极参与省委宣讲团、市委宣讲团、各区(市)县宣讲团和市教育系统宣讲团,开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宣讲等近200场,讲好成都故事,讲好大运故事,极大锻炼了教师队伍,扩大了社会影响力。组织教师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在多家党报党刊发表理论文章10余篇,在多家新媒体发表理论研究阐释文章50余篇。


发挥市属综合大学办学特色优势

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近年来,学院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点,依托“成都市大中小学党建与思政教育研究中心”开展成都市大中小学党建与思政教育相关调研和指导,开展成都市大中小学党建工作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协助开展全市教育系统党建与思政教育重大活动,积极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学研育”一体化平台,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2021年10月,成都市教育工委在学院挂牌“成都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打造培养成都市大中小学优秀思政课教师、思政学科带头人的重要基地。2022年初,在市教育工委支持下,设立成都市教育系统基层党员微党校“中心校”,以学院为微党校“中心校”驻地,承接来自市教育工委、各区(市)县党务工作者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依托培训基地和微党校“中心校”,近两年学院完成近20班次教育培训工作,培训大中小学思政课种子教师和党务工作者1000余人,极大地促进了成都市大中小学党建工作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发展。


展望“十四五”,学院将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的相关工作要求,立足自身实际,结合成都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都实践研究,进一步加强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好、讲述好、表达好中国故事的成都篇章,更好地服务城市发展战略,努力把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省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

编辑:胡婧怡         责编: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