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工作,我省有39所高职院校的79个专业经批准立项建设,获中央财政资金1.59亿元。通过两年的努力,项目建设专业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内涵水平显著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高职教育在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我省项目管理和专业建设成效得到了教育部、财政部专家的充分肯定,并在近日召开的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3年会上作大会经验交流。
一、统筹规划布局,凸显特色优势。 围绕四川“7+3”产业发展规划、“成渝经济区建设”和“天府新区建设”确定的支柱产业、重点产业、特色产业,结合高职院校实际,科学编制了《四川省“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规划》。立项建设的79个专业中,31个专业对接“7+3”产业,11个专业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16个专业对接“天府新区”建设规划,18个专业对接“科教兴川”战略,3个专业对接“城镇化”建设规划,专业布局符合四川主导产业发展规划,覆盖了除甘孜州以外的所有地级市,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功能定位。
二、加强过程管理,提升建设实效。 项目建设期间,教育厅一是及时跟踪调研,加强指导管理。并积极与财政厅沟通协调,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确保学校、地方财政、行业企业投入7182万的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二是组织开展阶段性检查,今年5月,组织专家组重点检查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及资金使用情况,重点审核以专业建设促进人才培养工作成效,并对每个项目提出建设意见,要求学校对照检查,按专业提交整改报告。三是扎实开展省级验收。根据部署,教育厅、财政厅共同研究制订了项目验收工作方案,细化验收流程和标准,采取了网络评审、现场考察、会议评审的方式对79个专业进行了省级验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省级验收总结报告和10个专业典型案例上报两部。
三、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79个专业新增实训设备总值11062万元,平均每个专业新增140万元;专业实训室个数、面积、工位数、台套数均有明显增长,专业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学校充分整合相关行业企业资源,组建了“职教集团”、“产教联盟”等校企合作组织30个,共建了“厂中校”、“校中厂”项目98个,合作企业投入资金2170万元,投入设备4860万元,初步形成了紧密型合作办学、合作育人机制。有19个专业分别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大众公司、沃尔沃集团等2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人才培养、学生就业、技术服务和员工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合作,专业品牌和特色进一步形成。
四、创新培养模式,人才质量稳步提高。 相关专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校企共同开发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引企入校” “工学交替” “订单班” “校企2+1”等多种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的育人模式。同时,实质推进中高职衔接。与省内部分示范中职学校对接,中高职共同制定实施相互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有31个专业招收了5543名中职学生进行系统培养。两年来,79个专业共培养17398名毕业生,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就业率为96.2%,13441名毕业生在省内就业;其中9913名在四川主导产业就业。此外,完成了面向区域内行业(企业)的岗位技术技能培训75759人次,社会影响和服务产业能力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