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数据看成都优势与短板 资本先行 成都新经济的未来可期

13.11.2017  10:18

  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

    趋势如何?

    “目前,世界各国都对创新十分重视,新经济的发展目前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方面是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新商业模式的出现,另一方面是新技术和商业模式对传统行业的改造。

    现状如何?

    “由于资本先行,成都市目前新经济发展仍处于资本密集投入阶段,未来资本投入有望转化为对劳动的新增需求,形成创新能力,所以成都未来新经济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从全球经济格局来看,新经济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成都新经济现状如何?机遇在哪里?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采访了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陈沁,他也是负责中国新经济指数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的专家。

    在陈沁看来,国内新经济发展迅速,在支付、移动社交、商业互联网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成都新经济在吸引资本投入方面表现突出,且拥有众多人才、文化底蕴等优势,未来十分可期。

    一个趋势

    支付、移动社交等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

    从全球经济格局来看,新经济呈现出怎样的趋势?陈沁表示,目前,世界各国都对创新十分重视,新经济的发展目前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方面是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新商业模式的出现,另一方面是新技术和商业模式对传统行业的改造,比如德国的智能制造,美国原创产业,基本都属于开发利用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并利用其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升级和改造,而以色列的创新创业则更加注重于对国家创新环境的建设,从教育、商业等多个方面鼓励创业和创新。

    因此,各国的新经济举措都体现出对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的重视,通过国家对新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规划设计,完善有利于高新技术发展,创业创新的制度环境,采取措施吸引风险投资,营造宽松的准入环境。

    陈沁表示,国内方面,新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机器人、3D打印、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及其创新应用不断产生,并不断催生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国内当前新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新经济发达程度远远高于西藏、新疆、甘肃等地,陈沁说,“但是由于轻资产和高人力资本的特性,新经济发展是落后地区赶超发达地区的重要途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这一现象。

    在陈沁看来,当前,国内新经济发展迅速,在支付,移动社交,商业互联网化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些指标

    成都的资本吸引力全国靠前

    根据NEI指数(新经济指数),成都在经济总量、资本吸引的指标上,在全国相对靠前,具有优势。2016年3月到2017年1月,成都市新经济总量指数在全国稳定在8-10名之间,在新经济比例指数的三大一级指标中,成都的资本投入指标在全国排名第10,一些指标比如风险投资指数在全国甚至与北上深杭并列第一集团。

    在陈沁看来,风险投资指数度量的是成都市新经济吸引风险投资占整体经济的比例,因此,风险投资指数名列前茅,表明的是成都市新经济吸引风险投资的比例较高。此外,从指标来看,成都市风险投资、招标和新增企业数量和新增企业注册资本在全国排名靠前,说明新经济在吸引投资、政府相关的招标项目和新企业进入方面在成都市的占比较高,新经济在资本进入和吸引初创企业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陈沁说,综合来看,成都市新经济在吸引资本投入方面,在整体经济中表现突出,但是在劳动力需求和创新方面,相对优势不足。由于资本先行,成都市目前新经济发展仍处于资本密集投入阶段,未来资本投入有望转化为对劳动的新增需求,形成创新能力,所以成都未来新经济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此外,成都还有一些独特优势,一方面是成都人口众多,独特的地理位置,西南重镇,市场潜能大。二是城市文化历史悠久,宜居城市,有利于对生活品质要求高的高端人才的吸引。三是成都市当前人才储备较为丰富,且高校众多,科研创新环境较好。

    一个过程

    需要做好针对性的配套政策

    成都新经济有哪些挑战?成都新增企业数量和吸引风险投资排名比较高,说明在企业创立层面还是不错的,这是一个好的信号,但是初创企业的增多和风险投资的注入转化为对劳动力的需求和创新能力还需要一个过程。

    解决这些挑战,需要政府在发展新经济过程中做好针对性的配套政策。建议持续建设和改善城市营商环境,适当放松新经济领域的市场准入门槛,激发资本的活力。建立起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产学研机构之间的资源对接、加大新经济主导产业所需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和教育资源投入,从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陈沁还提出,要发展新经济,一是要形成稳定的、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发展预期。在宏观经济发展持续放缓和产业结构深化调整的背景下,“新旧经济”交替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抓新放旧”应该是长期坚持的政策的主基调。对新经济的发展需要有一个稳定的顶层设计和持续性的发展支持及资源倾斜,不能因为短期的经济发展目标而轻易改变。

    二是加强新经济的动态监测和统计。一方面建议政府层面进一步做好政务数据的数据治理、数据共享和数据开放,让大数据能将更多的相关数据维度纳入监测和分析;另外一方面,也要做好新经济发展小数据的采集,以更好地作为新经济发展监测数据的补充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