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散户无缘的新股盛宴

20.06.2014  17:21
核心提示:6月18日,新股申购在时隔4个月后重新启动。由于1月份打新股的利润十分可观,因此这次的申购,从机构到散户都非常踊跃。但这场盛宴真的与散户有缘吗?       6月18日,新股申购在时隔4个月后重新启动。由于1月份打新股的利润十分可观,因此这次的申购,从机构到散户都非常踊跃。但这场盛宴真的与散户有缘吗?

      在监管部门的“细心呵护”之下,与以往动辄三四十倍甚至五六十倍的发行市盈率相比,此波新股发行市盈率最高的也不过22倍,低发行价基本等同于“送钱”。         打新盛宴重新开席,带给二级市场的是早有预期的下跌。市场迎来“三连阴”,板块全线飘绿。         对于打新来说,需要大把现金。据粗略估算,根据6月18日可以申购的4只新股的网下有效认购数量及价格区间,认购者需要筹集资金超过1300亿元。为了筹集充足的现金,“喜新厌旧”的投资者们只好再次动用玩惯的“资金腾挪术”,套现(股票、债券、基金、银行理财等)、寻找外来资金合作是主要的两个方式。这导致了明显的资金分流现象:自新股申购的前一日(6月17日)以来,两市资金净流出近150亿元。         一直以来,打新股都是A股市场制度性红利,尤其是在监管部门压低发行价格、发行市盈率,禁止超募资金的背景下,新股制度性红利更加凸显。         据媒体报道,监管部门对发行价格的窗口指导有回归的迹象。已经通过发审会的企业被要求不得超募,且发行价格水平不得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老股发售也原则上不再允许。虽然被研究人士批评是制度改革的一次倒退,不过笔者认为这正是监管部门考量了IPO堰塞湖压力和市场承受能力之后的一种妥协,限定年内IPO规模已经背离了向注册制靠近的初衷,那么不如再退一步重回价格管制——毕竟当前的A股一如惊弓之鸟,如何稳住投资者的悲观情绪,稳住股市不进一步下滑才是监管层的第一要务。         在监管部门的“细心呵护”之下,与以往动辄三四十倍甚至五六十倍的发行市盈率相比,此波新股发行市盈率最高的也不过22倍,低发行价基本等同于“送钱”。况且除了占用资金,打新并不费事,一旦打中比做股票的收益强多了。难怪机构要铆足了劲儿去争取这份“稳赚不赔”的收益。         而证监会最新规定显示,新股网下实行发行数量的40%向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同比例配售,网下实际发行数量的20%向企业年金和保险机构同比例配售。据业内人士估算,公募基金的打中概率在30%-80%,基本是普惠制。而对于资金量较小的散户而言,在如今的打新规则下,已经很难凭自己的股市账号获得新股认购资格了,即使能够获得,也很难中签。打新已经沦为“高富帅”机构的游戏。         在新股申购的抽血之下,市场承压严重,A股已经三连阴。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后市随着新股申购的有序发行,部分前期打新资金将开始解冻,为后市的新股申购提供资金。为此,短期市场处于新股申购的磨合期,一旦市场适应新股申购这一过程,市场重新企稳的概率较大。且随着新股上市,质地优良的新股势必会给当前比较沉闷的二级市场带来“鲶鱼”效应,使得新的投资题材不断涌现。         总而言之,随着IPO二次空降,打新炒新仍将是6月份最靠谱的获得短期绝对收益的投资机会。笔者认为,考虑到交易筹码的极度稀缺,一级市场打新显然是一场惨烈的白刃战,投资者不必吊死在打新股这棵树上。不妨将重心集中在随后的二级市场炒新环节,由于市盈率被人为压低,行业好,股价低的新股票具有向现有高估值同行价值回归的需求。而历史经验也显示,上一轮炒新中新股在涨停板打开后依旧有股价上行的惯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