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人物】有追求 就有卓越——记我校教学名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魏晓伟教授

09.02.2015  12:06
   他,21岁就担任四川建材机械厂热工分厂厂长;
  他,毕业、扎根于西华大学,默默耕耘三尺讲台二十余年;
   他,曾多次拒绝某知名大学的邀请,坚守教学第一线,多次获得教学成果奖、科技进步奖……
  他,就是我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魏晓伟教授。
人生要追求卓越
  本科毕业后,21岁的魏晓伟被分配到四川建材机械厂热工分厂,从事铸造领域的工作。就在那时,厂里遇到一个技术难题,先后请相关专家来厂解决都没有成功。从小就喜欢创新的魏晓伟教授,凭借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上他在工厂的经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自己动手帮助厂里解决了铸件粘砂技术难题;又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工厂TQC(全面质量管理)改革,得到了总厂的认可,在一年内提拔为分厂厂长。
  1988年,勤学好问的魏晓伟以优异成绩成为我校材料学院的一名研究生。谈到为什么要离开工厂,不当官了,到高校深造,他说:“一方面是感觉自己的知识不够,另一方面是觉得当时工厂缺乏研发的条件。尽管当时遭遇一些障碍,但我自己还是坚持了下来。
   硕士毕业后,魏教授留校教书至今。期间,他担任过教研室、实验室主任,但他并没有因此停下求学的脚步。他说:“当老师的只有知识面广了,学生的知识面才能广。”2003年,魏教授在取得四川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学位后,又到电子科技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同时被聘为博士生副导师。
  这些年来,魏教授主要从事新材料及成型控制、现代表面处理及控制技术,兼任《表面技术》(中文核心期刊)等刊物编委和相关几种国际外刊审稿人,并兼任成都市铸造学会理事长、四川省涂料涂装表面处理协会副理事长、成都市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承担并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企业攻关项目30余项,多项成果应于企业生产,特别在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活塞、铝缸体、活塞环等新材料及表面处理技术研究和成果方面,特色明显,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十大青年教师提名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西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和2013年指导学生两次获得“永冠杯”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三等奖。
  面对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魏教授淡然地说:“作为一名高校老师,不应该太过于在乎名誉,不能为了名誉而去挣名誉。
教学要追求创新
  “首先要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对专业的前景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实现社会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因为看得见的东西最容易让人理解,而看不见的抽象的理论,需要通过想象,就让学生费解了。”魏教授谈起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时说到。
   在工厂实干的经历和体会,让魏教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他多次带领学生到工厂实习,安装调试设备 ,技术革新、开发新产品,让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动手能力,同时又能巩固理论知识。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学生们既有丰富牢靠的理论知识,又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自动控制技术知识,了解自动控制技术在材料成型中的应用,魏教授结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自身特点对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
  “人生就要有新花样,科研教学也是这样。”魏教授在原有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实验学时数和实验内容,让学生对传感器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在传感器教学中引入了动画教学。
   魏教授每堂课的最后,都会留下5到10分钟的时间进行随堂“小考”,检验当堂教学效果,一方面巩固了学生本堂课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兼顾了考勤,不再占用课堂时间点名。据同学们反应,随堂考试的内容都比较简单,题量也不大,学生的压力也很小,而本学期复习的重点内容往往都包含在随堂测验中。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提高了课堂效率,一举两得,让学生从不敢旷课,到不愿旷课。
教师要为学生服务
  “老师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像餐厅服务员一样具有服务意识,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排忧解难。” 在谈到如何处理师生关系时魏教授娓娓道来。
  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同学们遇到的任何问题和困难,都愿意找到魏教授求助,有的是知识上的困惑,有的是生活上的困难,有的是人生的迷茫,魏教授总会放下手中的工作,耐心解惑,帮助学生。
  对于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魏教授常常找来开导、谈心。他说:“要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和实践工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解决生活和心理问题。
  魏教授还记得1993级焊接专业的某位学生,刚来的时候基础知识和技术水平都不太好,家里经济上也有困难。通过观察,魏教授发现这位同学非常踏实刻苦,于是手把手地教他。在魏教授的悉心培养下,这位同学毕业后先后在深圳、成都等地工作,现在又自己创业,通过近10年打拼已经是很有成就的企业家了。
   作为院长,魏教授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他参与指导了青年教师廖东波、杨世洲、张建军等的课程教学,还指导新进博士王小丽、张建军、唐祁峰等老师开展科学研究。“做好科研是讲好课的前提,但教师的表达能力也非常重要。”  “我常常告诉青年教师,讲课不能照本宣科,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易于接受老师的讲课,有所收获。”在采访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他的健谈与幽默。
  魏教授寄语同学们,要有远大的理想追求,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要善于和社会交流,做一个阳光、开朗的人。
   魏晓伟教授坚守教学岗位二十余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人民教师的含义:不断追求,开拓创新,倾情奉献,服务学生。

 

魏晓伟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