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悦读】傅芸:哲学思维与工作方法——读笛卡尔的《谈谈方法》

10.09.2014  17:21

 

笛卡尔的《谈谈方法》,全称《谈谈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被誉为现代哲学的宣言书。文章以半自传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作者新的哲学方法及其形成过程。

选择这本书,除了因为古希腊诗人卡利马科斯那句名言:“一部大书是一大灾难”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比较容易读懂。现代人都如匆忙的过客,若非专业人士,很难驻足去品读一部晦涩艰深的巨著。而《谈谈方法》这本书既非那种晦涩艰深、难以读懂的巨著,又可以为我们的工作带来启迪。

笛卡尔留给人类文明史最为有名的箴言莫过于“我思故我在”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对日常工作的反思,也是我存在的一种证明。然而,当我提笔写这篇笔记的时候,我最想说的却是他在这本书第二部分提出的四个方法准则以及他的行为准则。

关于第一个方法原则,笛卡尔是这样描述的,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我绝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也就是说,要小心避免轻率的判断和先人之见,除了清楚分明地呈现在我心里、使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以外,不要多放一点别的东西到我的判断里。西方式的文笔,让人乍一看觉得有点懵懂,事实上于我的工作却大有意义。众所周知,教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琐碎与重复,而且工作过程中还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插曲。这时候,基于经验的先入之见或轻率判断往往会因现实中的特殊情况而颇费周折。在这种繁杂的工作中,个人的感觉兴趣、主观意志、情感偏好均容易绝对化,加之这样的工作总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重复着,让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去探究问题的真正所在,所以在日常工作当中,个人先验性的存在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作为理性的动物,人,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个人的主观偏好、情感是具有个人局限性的,是一种先入之见,应该立即避免,并尽量通过不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地比较,不断地反复,不断地总结,进而检查自己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工作的正确与严谨。

同时,工作中的问题,也会有轻重、缓急、难易之分。这就涉及到笛卡尔所谈到的第二、三个方法原则。笛卡儿认为,这时候,人们需要把每一个难题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以便一一妥为解决。并且选择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直到认识最复杂的对象。这不仅是现今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更是我们日常工作的重要原则。就我目前从事的工作而言,在某一个阶段,需要把工作分成一块块地去完成,而在完成的过程中,往往又需要区分轻重、缓急。出于累积性,我们总是需要将简单的先做完,然后集中精力做后面的部分。简单的先做完有一个好处,是因为一旦出现反复,比较容易“推倒从来”,若先做复杂的部分,“反复”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笛卡尔讲的第四个方法原则: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尽量全面地考察,尽量普遍地复查,做到确信且毫无遗漏。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工作中的失误,或者将失误降到最小化。否则,一旦因此出现纰漏,我们势必花费更大的精力来弥补这些纰漏。

  除了方法原则外,笛卡尔在这本书的第三部分还谈到了他个人的行为准则:

1.服从法律和习俗,笃守宗教,信持中道;

2.遵从或然性最大的看法,并一贯坚决地遵循;

3.“永远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运,只求改变自己的愿望,不求改变世间的秩序”。

这里第一条、第二条准则,可以概言之为入乡随俗、服从多数。就高校工作者而言,其工作环境和方式其实与一个大学自身的文化特质密切相关,基至可以说与不同学院、学科的特质相关。这种特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群体集体行动的模式,也决定了群体中人行为的模式。因此,在高校中,我们时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他们学校(学院)的风格就是那样的。”而第三条准则,其实就是反诸于已。在这里,我饶有兴致地阅读了他的解释,并摘录于此:涉及公众的事情,“哪怕鸡毛蒜皮,改革起来都困难无比。那些大体制推倒了就极难扶起,甚至动摇了就极难摆稳,而且垮下来是十分可怕的。至于它们的毛病,那是有的,单凭它们的分歧就足以肯定它们有毛病,可是习惯确实已经使毛病大大减轻,甚至在不知不觉中使大量毛病得以免除,或者得到改正,我们凭思虑是做不到那么好的。而且,沿用旧体制几乎总是比改换成新体制还要好受一些;旧体制好比盘旋山间的老路,走来走去就渐渐平坦好走了,还是照着它走好,不必翻大山过深沟抄直走。

笛卡尔为什么会提出第三条行为原则呢?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曾描述道,“笛卡尔是一个懦弱胆小的人,他不希望惹麻烦”,但是《谈谈方法》中译本的译者王太庆则在序中写道,“一般认为他胆怯的证据,其实只足以说明宗教顽固势力的淫威还大”,用咱们现今流行的话说,就是体制的力量太大了。尽管如此,笛卡尔还是提醒我们,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多从自身找原因去完善它。当然,跳出来看,确实存在有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工作问题,在理性的局外人看来却是不可理喻,因为习惯已经让我们“麻木不仁”(徐飞校长语)。

最后,我想用笛卡尔的一句名言来回应:“理解万岁。”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在理解别人的同时,也得到别人的理解,这不仅是哲学上的思考,更是我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态度。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笛卡尔,不管是赞美他,或是批评他,《谈谈方法》都值得人们静下心来,去微笑着阅读这位哲人,这位才华横溢的哲人。

清风起处,他衣袂飘飘,卷过岁月的沧桑,留给后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

傅芸,女,四川乐山人,刑法学硕士,讲师。2007年硕士毕业,同年前往广西桂林担任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教师。现从事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研究生教务工作。较之过去的教学岗,目前从事的行政管理工作,略微显得有些枯燥繁杂,但无论在哪个岗位,我相信热爱自己的工作,尽心地做好每一件事,过好每一天,都是我们所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