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多地探索110与其他非警务类公共服务平台分流处理模式
“110吗?这里是南部县益民广场,晚上9点露天卡拉OK还在吼。”12月12日,南部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警员唐薇听取报案人陈述后,按下身旁的转接按钮,将电话转接到了南部县专门的市民生活热线“24365”,几分钟后,城管执法人员抵达现场。
这样的非警务类求助分流方式,正更多出现在南部县以外的地方。
日前,四川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警务类报警服务平台与其他非警务类公共服务平台对接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推进110等报警服务平台与其他非警务类社会求助、咨询、投诉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分流处理、无缝对接。
如何分流,才能既给110报警服务平台减负,又确保市民非警务类报警能得到及时回应?记者到多地进行了调查。
不堪重负
非警务类报警大量涌入占接警量的八成
“目前非警务类报警已占接警量的80%,包括大量工商投诉、债务纠纷求助等非公安主管的事务,110不堪重负。”谈起分流非警务类报警的必要性,省公安厅警务督察总队副总队长王立尚向记者交底,“这些接警要是一一跟进,全省10万警力都到一线也不够。”
这样的情况困扰着四川省多地公安。雅安雨城区警方透露,当地因小区内部车辆乱停乱放,求助挪车的报警电话一度占到10%。
还有些求助电话让110接警人员哭笑不得。“出门忘带钥匙求开门、下雨天请民警送早饭上门……几乎每天都要遇到类似情况。”一名成都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警员说。
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通过分析近3年警情发现,每年当地110接警量以5000余件的数量递增,除去重复报警及恶意、骚扰报警,有效报警中近6成是需其他部门管辖的事。
“非警务类报警大量涌入,关键时刻救命电话打不进来。”王立尚认为,分流迫在眉睫。
“分流也是为了更好解决群众问题。”南部县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赵晟介绍,由于并非主管部门,很多时候公安出警并不起作用。“如两口子吵架,一方扬言要喝药,出警发现没有家庭暴力等情况,不符合立案条件。”赵晟认为,这类报警分流给居委会处理更好。
不可轻率
给“110”减负需先解决群众的求助痛点
实际上,给110报警平台减负的呼声早已有之。2016年12月,公安部正式要求给110分流。今年初,省公安厅将110减负纳入对各市州的绩效考核。
给110减负不能草率。“分流后,群众的求助、投诉‘流’向哪儿?”王立尚认为,先要解决群众求助中的“痛点”。
“痛点就在于若对接不畅,非警务类报警找不到‘下家’。”南部县公安局局长吴宗学认为,报警“分得出”,首先要其他部门“接得住”。
今年初,南部县进行了探索。当地县委县政府搭建起应急指挥中心,下辖民政、教育、卫生等26个成员单位,明确了每个成员单位抢险救援及日常非紧急报警事项的分工职责。“应急指挥中心将110指挥中心与当地纪委建设的‘24365’市民服务平台整合,接到非警务类报警后,公安机关一键转接。”吴宗学说,为让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当地纪委将根据是否限时办结、群众满意度测评等为依据,全程跟踪督导相关责任单位。
为非警务类报警找“下家”,四川省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成华区成立“社会治理大联动中心”,将非警务类报警分成6类17项,每一项都对应相关职能部门。
不断探索
166个110报警台与其他平台联动半年有效分流22.3万余起报警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方案》明确了警务类公共服务平台(110、119、122)按职责集中受理恐怖袭击、刑事案件、治安案(事)件、群体性事件、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与违法犯罪有关的紧急报警,以及威胁公共安全、危及人身或财产安全的紧急求助;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正在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投诉;其他需公安机关处置的报警。
受理事务减少,110减负了吗?资阳市雁江区大北街派出所社区民警余梅给出肯定回答。分流后,110会在第一时间通过对接平台将非警务类投诉转至相关部门。“警力腾出来了,主动上门服务的时间也多了。”余梅说,年关将近,我们正开展辖区治安隐患排查、指导安装技防设施、组织培训群防群治队伍增加巡逻密度,让公安的基础工作更加扎实。
王立尚介绍,截至目前,有166个110报警台实现与其他平台的联动,联动单位3949个,全省非警务类求助同比减少4.2%。半年来,全省公安有效分流非警务类求助报警22.3万余起,仅一线交警警力就节约14.5万人次。(记者 刘宏顺)
责任编辑:郑玮 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