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全球共识成都创新创业乘风扬帆

13.11.2015  12:05
核心提示:无         11月11日,伴随着2015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的结束,全球创新创业的  “成都共识”也正式出炉。
        这一凝聚了来自全球创新创业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风投机构、知名高校和创新型企业等各方面代表的“成都共识”,短短859个字,充分肯定了创新创业作为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成都在全国率先举办首个全球性的创新创业交易会,并将有望每年举办,成为一个新的国际交流平台——这一全球性的“双创”活动,带给成都什么思考?从“成都共识”出发,成都创新创业正走向何方?
扛起探索“双创”的责任担当
        今年以来,成都在全国率先启动城市创业计划——“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不到一年时间,成绩斐然:今年1—9月,成都市新增创业板上市企业8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8家,新增注册资本4836.1亿元,新登记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类市场主体近6000户,同比增长48.6%,预计全年将突破1万户。
        在创新创业越来越成为一项全球性议题的今天,成都开始有了更大的谋划:在全国率先举办首个全球性创新创业交易会。对此,创业黑马集团董事长牛文文的发言可谓一语中的。
        “创新创业交易会是成都第一个抢占的品牌,吸引全球的创新创业者来到成都交易,这将会给成都带来很多实实在在的创业资源。成都人喜欢拼搏,这种精神就是创业所必需的。”牛文文说。
        从城市创业行动到全球性创交会,成都勇于扛起探索“双创”的责任担当。
        成都市长唐良智表示,成都将努力把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打造成为一个汇集全球创新创业项目、资金、技术等要素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国际化、国家级、成都牌、永久性”的全球创新创业年度盛会。
汲取国际化的创新创业经验
        作为2015全球创新创业交易大会的重要单元,11月10日下午举行的全球创业名校峰会论坛上,U-Haul国际公司可持续发展部负责人杨秩伦认为,大学从教学型大学进入研究型大学然后进入创业型大学成为国际趋势。
        这为成都正在进行的校院地协同创新不谋而合——2014年8月18日,为改变科技成果一定程度上外流造成的“墙内开花墙外香”现状,成都发布促进校院地协同创新、推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成都十条”。
        事实证明,效果非常明显:据成都市科技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774项成果在成都转化,已有100余位高校副教授以上教师带成果、带技术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
        而打造创业型大学,成都创交会带来了更多的国际化案例,比如大学的商业化路径。“我们要找到可以实践应用的研究结果,利用其来对社会造成积极影响,同时我们还要尽可能追求盈利。”美国犹他大学技术与风险商业办公室执行董事詹姆士·汤普森说。他介绍说,2014年犹他大学在商业化上创下了3500万美元营收,同时该校每年还产生76个专利。
以“双创”搭建更宽广合作平台
在创交会的收官之作——11月11日举行的菁蓉杯·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上,以色列小伙Kyle Giddens拿下创业亚军。“我是第一次到中国、到成都。这里创新创业的氛围非常浓厚,让我非常羡慕。”Kyle Giddens表示,在以色列分赛区举办的32个项目中,自己成为唯一一个参加总决赛的项目,非常难忘。
        两个月前就开始预赛的菁蓉杯·全球创新创业大赛,相继在南京、北京、深圳、成都、西安,以及国外的以色列、硅谷、首尔等8个城市进行选拔比赛,吸引了1000多家境内外企业和团队来报名。
        成都搭建平台,不止于一场比赛,更在于实质意义上的推动——在此次创交会上,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与京东众筹、牛投网、腾讯云签署了合作协议,正式启动了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平台,为创业者融资提供平台支撑。
        据统计,创交会期间,现场参加投资机构150余家,参与创交会大赛、路演、现场交易的项目2686项,共有109项达成交易,交易总金额53.2亿元。“欧盟与成都有着良好的关系。成都有高新区、产业园,其中蕴含着很多鼓励和吸引欧洲人才来成都发展的机会,欧洲创业与创新联盟也会鼓励一些中小微企业来此寻找商机。”在欧洲创业与创新联盟主席阿瓦罗·西蒙·德布拉斯博士看来,未来成都与欧盟在物联网、能源、健康、农产品、食品安全、机械自动化等领域有很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