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与中国中车签署协议打通协同创新通道

26.02.2016  21:57

2月26日上午,西南交大与中国中车签署了《西南交通大学与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协同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拥有120年悠久历史,轨道交通领域综合实力最优、影响力最强的研究型大学西南交大携手世界上第二大工业企业的中国中车,打通协同创新通道,以实现高水平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融合创新。西南交通大学还与成都市政府、中国中车签署了《成都市人民政府西南交通大学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加快校地企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

成都市市长唐良智、常务副市长朱志宏、市委常委吴凯、副市长苟正礼、市长助理韩春林、市政府秘书长张正红;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奚国华,执行董事傅建国,副总裁王军、楼齐良;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副校长朱健梅、张文桂,校长助理何川等政企校领导出席签约仪式。

中国中车是全球技术领先、产品齐全,规模最大、成长性最好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之一,具有铁路装备、城市基础设施、新产业、服务业四大业务板块,是国家高端装备的代表性产业集团。签约仪式上,奚国华表示,本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三方合作将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中国中车将充分借助政府和学校的资源,积极融入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发挥自身优势,科学布局轨道交通装备生产基地、工程总承包和产业基金领域工作,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构建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努力打造中国中车西部战略基地,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近年来,成都市与中国中车、西南交大在轨道交通产业、校院地协同创新等方面开展了颇有成效的合作,尤其是新津、新都两大机车制造基地和环交大智慧城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成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唐良智表示,成都市坚持将轨道交通产业作为突出发展产业。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正迎来发展的春天,正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今天的签约仪式标志着成都市与中国中车、西南交通大学的合作进入新的阶段,必将助力中国中车加快建成全球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领军企业,必将助力西南交大加快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也必将助力成都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

徐飞谈道,名城哺育名校,名校滋养名城;名企助推名校,名校支撑名企。西南交大将以此次三方协议的签署为契机,全力提升和彰显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学术竞争力和科技创造力,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与城市共生繁荣,与行业水乳交融。充分发挥政、产、学各方的比较优势,将合作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以实现高水平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融合创新。西南交大能与中国中车签署“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与成都市签署“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充分体现了中国中车和成都市合力打造全球轨道交通研发高地和产业集群重镇的战略眼光和豪迈自信,充分体现了中国中车和成都市自觉肩负推进实施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和携手共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远见卓识。

西南交通大学与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协同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充分发挥企校双方在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进一步推动企校双方的合作与发展,加强企校之间在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的联系与合作,合作范围涵盖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教育合作与人才培养、技术咨询与服务等方面。西南交大校长助理何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学校将致力于打造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创新创业平台;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相关人才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基础研究体系建设,推进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申建。 
            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 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加快校地企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中车、成都市和西南交大将紧跟国家“一带一路”、高铁“走出去”、“中国制造2025”等总体部署,抓住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创新型城市试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有利时机,整合政府、企业、高校三方资源,深化全面创新改革,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打通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通道,促进学科、人才、技术、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共同推进西南交通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助力中国中车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装备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动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迈进,奋力将成都打造成为“世界轨道交通之都”。三方将共建校地企协同创新创业载体、协同推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共同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重大示范项目。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环交大智慧城等重点区域,三方共同投入,建设环高校特色知识经济圈、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创新创业载体,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特色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签约仪式前,成都市市长唐良智会见了中国中车总裁奚国华一行与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副校长朱健梅、张文桂,三方介绍了自身优势,表达了希望相互合作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