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与个人考评挂钩?巴中二中强制募捐条款引争议

13.05.2015  11:43


募捐活动的通知。

  “巴中二中捐款完全强制性,捐得多的表扬,捐得少的通报批评,少于5元的捐款拒收。”5月12日上午,新浪微博网友“二举youngster”爆料,该网友表示,献爱心本事高尚的事,但这样的规定却变了味,让人心里添堵。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采访校方一位负责人后获悉,前不久,该校一位老师晕倒课堂,至今仍重度昏迷,需要巨额医疗费用。引发网友质疑的募捐通知书是学校政教处拟定并发出的,校领导还不知情,《通知》的目的是希望师生能够奉献爱心,但仔细推敲后,其中个别条款确实欠妥。

   学生吐槽:

  捐款与考评挂钩、5元以下拒收

  针对网友的爆料,昨日下午一点,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前往巴中二中,学校门口张贴着一份《关于认真开展2015年扶危济困·点燃希望募捐活动的通知》,落款时间为5月6日。《通知》中说,4月23日,初三·五班班主任王亚平老师上课时突然倒地昏迷,医生下达病危通知书,经过十多天治疗,情况仍无好转。王老师家庭负担沉重,上有瘫痪在床10余年的老母,下有3个正在上学的小孩,学校因此决定在全校开展爱心捐助活动,挽救王老师生命,助其一家人渡过难关。

  《通知》第二款第四条规定:“各班捐款情况将即时予以全校公示,对募捐活动组织得好的班集体,或在募捐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个人,学校将颁发奖状和荣誉证书,对组织效果差的班级,将进行全校通报,并将以此作为班级量化考核、学习综合素质评定和评优、评审奖(助)学金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将是否捐款与我们个人的考评挂钩,感觉这样的规定不合理。”现场围观《通知》的一位同学说。引发大家吐槽的还不止于此。一位同学透露,个别班级对于5元以下的捐款拒收,有捐两元、三元的学生还被批评。

  一位不愿具名的老师告诉记者,王老师的遭遇确实令人同情,对于二中师生来说,向其伸出援助之手是义不容辞的事。但学校将是否捐款与老师、学生个人的相关考核挂钩,这种做法值得商榷。本来很高尚的爱心募捐,却因此而变了味,让人心里添堵。

  吐槽归吐槽。该校众多师生表示,将积极响应学校的通知,其中个别条款不会影响大家捐款的积极性。大家都盼望王老师早日康复重回课堂。

   校方回应:

  强制性规定确实欠斟酌

  对于师生们的看法,学校持什么态度呢?巴中二中办公室主任陈玉林说,他也是刚刚才看到《通知》,巴中二中共有126个教学班,学生一万多人,此前学校也组织过其他爱心募捐活动,但个别班级确实表现不大积极。学校希望以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发动师生们奉献爱心。将捐款积极性与先进班级等集体荣誉挂钩是没有问题的,但与老师、学生个人的考评挂钩,的确有欠妥的地方;至于有人反映5元以下的捐款拒收,据他了解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陈主任解释,这条募捐通知是学校政教处拟定的,后面没有加盖公章,他本人及学校领导对引发争议的条款并不知情,《通知》是如何发布出来的,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不过他希望,爱心募捐不要因此受影响,学校将及时公布募捐情况及资金去向,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记者手记

  坚守规则意识 莫让爱心变了味

  采访中记者获知,王亚平老师是广受学生爱戴的一位优秀班主任,被送进医院第一个晚上,刚刚苏醒的他要坚持回家,称不能缺第二天的课,但此后陷入重度昏迷。

  王老师的个人遭遇令人扼腕,其家庭状况令人同情。事发之后,学校发起爱心募捐活动,这是一件令人称道的好事,但遗憾的是,政教处“任性”做出一些强制性条款,却让爱心变了味,令大家心里添堵。然而,吐槽归于吐槽,《通知》张贴近一周来,全校师生奉献爱心的积极性未受影响,师生们的行动值得点赞。

  主动、自发是爱心捐赠的要义,一些积极的倡导和引导也是必要且必须的,不强制、不附加条款,应该是组织方遵守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唯有遵守规则,才能让好事变得更好。

  王老师住院以来,校园内外的各种爱心,谱成了一曲动人的大爱之歌,其优美的主旋律不会因为这段小插曲而变味。让我们共同努力,助王老师早日回归心爱的课堂。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谢颖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