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1市州PM10浓度不降反升 “治霾”督查组查到了什么

11.12.2014  12:46

    ·四川21个分别下达任务的市(州),存在PM10浓度不降反升的问题。刚过去的 11月,6个“治霾”督查小组分别去到21个市(州),完成了第一次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督查小组究竟督查到了哪些问题?又开出了什么药方?

    PM10(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下降2.3%,是四川2014年大气污染防治的年度目标,但实现这个目标,目前看似乎有点难。

    12月9日,记者从四川省环保厅获悉,四川21个分别下达任务的市(州),存在PM10浓度不降反升的问题。“省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省大气办”)决定11月到12月,每月开展一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情况专项督查工作。”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环保厅副厅长杨雪鸿说。

    刚过去的 11月,6个“治霾”督查小组分别去到21个市(州),完成了第一次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督查小组究竟督查到了哪些问题?又开出了什么药方?

    为什么要督查? 降不下来的 PM10 浓度

     把 2014 年1-10月的PM10浓度与上年同期相比较,四川21个市(州)中,成都、攀枝花、乐山等12个城市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其他城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

    “形势严峻”,是督查组启动的原因。在国务院与四川省政府签订的《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中,四川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为:到2017年PM10浓度下降10%。而四川省2014年的年度目标是:PM10浓度下降2.3%。

    杨雪鸿介绍,“根据不同市(州)的实际情况,四川省人民政府向各市(州)人民政府下达了2014年环境空气质量政府年度责任目标,目前形势严峻,有些地区存在PM10浓度不降反升的情况。”把2014年1-10月的PM10浓度与上年同期相比较,四川21个市(州)中,成都、攀枝花、乐山等12个城市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其他城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

    “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是为了促进各地完成2014年环境空气质量政府年度责任目标”,杨雪鸿表明了初衷。督察组由“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省委督查室、省发改委、环保厅、住建厅等部门组成”,兵分6路深入21个市(州),今年11月、12月,每月进行1次专项督查。

    查出什么问题? 扬尘污染几乎是通病

     21个市(州)查出的“空气病”,既有个性,更有共性。个性包括“秸秆燃烧、输入性污染、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等问题,共性则囊括了“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黄标车淘汰难”等问题。

    “霾伏”难破的背后,藏着什么病因?“每个市(州)查看的现场不低于3个,对发现和整改的问题,要提出指导意见。”第四督查小组的罗彬说,“不仅如此,更多的督查点位都是在路上,道路扬尘工作是否到位?建筑工地是否裸土覆盖?甚至轮胎泥泞度、行人鞋子上的灰,都是我们观察的点位。

    记者了解到,21个市(州)查出的“空气病”,既有个性,更有共性。个性包括“秸秆燃烧、输入性污染、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等问题,共性则囊括了“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黄标车淘汰难”等问题。

    以扬尘为例,这几乎是每个市(州)的通病。如自贡,“全市建筑工地和道路施工工地多,抽查的自贡高新区和部分城郊结合部扬尘污染问题突出”,包括“个别绿化工地没有设置挡土墙板,对裸露表土没有采取覆盖措施,裸露表土外溢人行道和机动车道”等问题。同时,被督查的成都、德阳、内江等地,也存在“建筑施工及道路扬尘对城区颗粒物贡献率达30%-50%,扬尘污染由以前的点源型污染转变为线源、面源型污染”等问题。

    按照黄标车淘汰目标,四川今年要淘汰17.6万辆黄标车的任务也很艰巨。不同小组的督查意见中,提出“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和黄标车淘汰矛盾突出”的问题,自贡等城市在机动车尾气防治上,不仅存在“黄标车”淘汰工作推动难度大,同时存在基本未开展“黄标车”限行工作的问题。